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2025年全市上半年重点项目推进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述职评议会议召开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齐鲁壮歌”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即将在泰展出
草木为笔 非遗沾衣
加强产业集聚 抢占市场高地
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构筑普惠金融发展新高地
公 告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草木色彩与香气穿在身上
草木为笔 非遗沾衣

■宋先骁整理顾客送来的旧衣。记者 杨文洁 摄
 

□记者 刘小东 杨文洁

阳光穿透悬挂的蓝白染布,在晴天见草木染工坊的地面投下深浅不一的光斑,槐米的淡香混着棉布的气息漫开来。挂着小鹿、花朵造型的蓝染挂饰在微风中轻晃,墙上“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的木牌,为这间工坊添了几分诗意。

在位于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泰山炊烟巷的这间草木染工坊里,泰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草木染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靳爱军与女儿宋先骁正为一件白T恤染色,指尖翻飞间,泰山四季的色彩便悄然流淌于衣服之上。

“太姥爷在济南章丘开染房时,就用植物染色,后来到泰安,试着用泰山的草木做原料,这门手艺就在泰山脚下扎下了根。”作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宋先骁,从小看姥爷、妈妈染布,今年刚大学毕业便回到家乡,加入了妈妈的工坊,想把这门手艺玩出新花样。

泰山草木染,这门深植于泰山水土的技艺,灵魂在于就地取材、染自天成。靳爱军如数家珍般点染着泰山的色彩图谱:白马石村的石榴皮能染出暖橙,亓家滩村的艾草能浸出青碧,山野间随处可见的葎草则能煮出清新微黄的绿意……泰山四时草木,皆可入染缸。

在工坊里,“染”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植物原料晒干砸碎后,历经3小时文火慢煮,加明矾或绿矾做媒染剂,颜色便随剂量、顺序悄然变化,再以盐固色,最终让泰山的植物在布帛上凝结为永恒。“染布时一般要等染料降温到60摄氏度,让棉布慢慢‘喝’足颜色。”靳爱军说,染好的衣物散发出淡淡的草木清香,就像是把泰山的草木“穿”在了身上。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