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蒋永琳 刘小东 亓浩波
7月28日,一艘货船在东平港(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出发,满载煤炭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进入长江航道,驶向安徽马鞍山。
8月6日,安徽马鞍山港,万吨巨轮穿梭不息,红色巨型起重机矗立江畔。马鞍山汇隆港正静待东平港货物的到来,这批货物将中转分拨,大部分煤炭运往长江中上游城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站在汇隆港,从空中俯瞰,李白诗中壮阔的场景展现在眼前。码头上一艘艘船舶静静停靠,港畔的西梁山见证着水运发展,这里既是京杭大运河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水水”中转理想港区,也是让泰安货物实现“小换大”的高效衔接枢纽——煤炭、粮食等借船舶转运通联“两湖一江”(湖北、湖南、江西)、重庆等地。
汇隆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京杭大运河对接长江中上游的理想中转枢纽。位于马鞍山市郑蒲港区的汇隆码头总经理王志强指着繁忙的作业平台介绍:“东平港的煤炭、玉米淀粉等货物经京杭大运河进入长江以后,在这里高效过驳。货物可换乘宽体浅吃水型船舶深入‘两湖一江’直至重庆;同时,上游的优质砂石也得以更便捷运回,大幅节省物流的时间和燃料成本。”“水水”中转模式显著提升了覆盖广度与周转效率。
马鞍山港作为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其综合实力不言而喻。马鞍山港口集团副总经理陈兵自信地展示“家底”:集团坐拥3.7公里优质长江岸线,29个生产泊位,年通过能力超3200万吨,“铁公水”联运网络四通八达。集团是国家4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近百项专利、自动化卸船系统、堆取料机无人化改造铸就智慧港口基石。“未来我们将通过江淮运河、京杭大运河深化与河南、山东等地的港口协作。”陈兵说。
马鞍山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江海联运推进办负责人周华军用数据印证港口活力:自2016年突破亿吨大港以来,已连续9年保持亿吨大港。今年上半年,马鞍山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656万吨,同比增长9.12%,港口外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安徽省第一、三、四位。“马鞍山港紧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打造链接沿海港口、辐射长江中上游及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枢纽港。未来,我们也期待加强与泰安港航的合作,共享内河航运资源,促进两地港口深度合作发展。”周华军表示。
当东平港的煤炭、玉米淀粉等,乘着运河的碧波汇入长江“黄金水道”,又在马鞍山港的智慧调度下换装巨轮溯江而上,这条跨越山东、安徽,乃至湖南、重庆的物流大动脉,以港港联动、江河联运赋能区域发展,也让更多来自泰安及周边的货物在这条黄金水道上实现“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书写内河航运协作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