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发展激活动能 “智”造焊丝闯荡全球
以电商平台赋能产业带发展
助力审批服务好办快办
修路,不止是修路
泰山景区迎来今年第500万名游客
“东平港—太仓港”直达航线贯通南北水运大动脉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路,不止是修路

 

(上接01版)道路两侧的园林绿地不仅是开放共享,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市民漫步其间,既能感受“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自然之美,又能体悟“节气流转、时序有常”的传统文化,让城市在钢筋水泥间保留“诗和远方”,实现生态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赢。

修路,更要修出“城市气度”

在文化路的个别学校附近,施工队正小心翼翼地埋设一组银色管线。这些看似普通的管线,实则是文化路更新工程的“智慧担当”,将为这条老街注入新的活力。3盏集成了无线充电、LED信息发布、音柱广播等功能的智慧路灯,将在项目改造完成后亮相。家长送孩子上下学时,如果手机没电,在路灯下就能应急充电。“智慧化不是堆砌高科技,而是让技术隐形,服务显形。”泰山城建集团工作人员崔鹏介绍。

文明施工的理念同样贯穿始终。工地现场设置安全围挡、安全锥等设施,确保施工安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对原路面病害精准“治疗”,重新铺筑的沥青面层不仅达到A级标准,更显著提升了路面耐久性和行驶舒适度。人行道拓宽后铺设防滑道板,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科学布局,让慢行系统更安全贴心。特别在学校周边,通过设置交通网状线和“三件套”防护设施,实现了交通流线优化与安全防护的双重升级。

文化路更新项目还藏着“生态哲学”。枝繁叶茂的老树全部保留,并通过修剪复壮焕发新生;拆除的旧路砖、碎石废料被科学回收利用,100%重塑成路面基层。这种“微创手术”式更新,让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砖石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服务市民,既避免了“大开大挖”的资源浪费,又让材料绿色循环起来,带着“岁月的包浆”融入城市肌理。

修路,更要修出“共治热度”

7月17日全封闭施工首日,文化路沿街商铺店主范先生没像往常一样抱怨,反而给工人打气加油。“刚开始封路,看他们在店铺门前拆路,我还以为要修停车场,后来施工人员来店里好几次,发放明白纸的同时又进行了解释,我才知道是要建共享绿地,打开封闭的绿化带方便客人进店,让生意更好做。”他指着门口新规划的绿化带位置,“政府给方便,我们得支持。”

这种“共治”思维贯穿始终。文化路沿街学校、单位提出想法意见,项目专班认真听取修改方案;社区居民组成“观察团”,随时反馈问题;商铺希望施工不要“一刀切”,确保正常营业,项目专班就统一制作提示牌告诉市民商铺“正常营业”。正如市城市管理局项目专班工作人员所说:“人民城市不是我们替群众做主,而是和群众一起创造。”

夜幕降临,文化路临时照明灯亮起。晚上8时,连轴忙碌了一天的崔鹏蹲在路旁,边吃晚饭边和家人视频聊天,诉说思念。身后围挡上各种店铺“正常营业”的标语格外醒目。不远处,几个孩子正踮脚张望施工机械,笑声“洒”了一路。

作家冯骥才说过:“城市是有生命的。”对待城市要像对待生命一样,既要治病,又要懂它的心。泰安对文化路的更新,恰是这样一场“治病又治心”的实践。当每一铲土都带着温度,每一棵树都藏着故事,修一条路便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更新”,而是成了“人民城市”最温暖的注脚。

据悉,文化路将于8月下旬通车。届时,王秀双打算带着小外孙从文化路东头步行至西头,“我要告诉他,这条路啊,装着老泰安的魂,也开着新泰安的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