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高熙远 韩长清)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担当、靠前服务,全力保障全市发展大局,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要素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该局主动与产业链、推进办及用地单位对接,参与项目选址,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提前进行空间适配,提高选址精准性;全力推进4县(市)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审查报批,将39个重点工业项目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保障198.67公顷的用地需求;完成市辖区19个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报批,规划2713.33公顷工业用地,为项目落地留足空间;审批工业用地控规9项,对131公顷工业用地明确控制指标,引导用地高效集约利用。
突出要素保障,全力服务项目落地。该局年初预下达533.33公顷新增用地指标,让县(市、区)、功能区彻底消除后顾之忧,放心谋划项目、报批项目;上半年全市共批复农转用和征收土地面积298.78公顷,其中审查批复工矿仓储项目用地91.1公顷,同比增长12.23%,有力保障了肥城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等15个项目落地;推行“标准地”供地,供应工矿仓储用地101.8公顷,保障28个项目顺利开工;为解决占补平衡指标紧缺问题,积极向上争取,优先将高标准农田范围内新增优质耕地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为项目落地提供充裕的占补指标;完成6个成片开发方案审查报批,将292.87公顷工业用地纳入成片开发方案,为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创新服务机制,提升保障效能。该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市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跟踪回访—优化提升”工作机制,11名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服务专员,主动送政策上门,与产业链“一对一”对接,收集解决问题28项,完成推进办交办问题4项;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林业局制定《泰安市推进用地用林联动审批的实施意见》,协同构建项目谋划、材料受理、现场踏勘、公示公告、费用标准、上报审批的“六统一”联合审批新模式,申报材料由52项精简至28项,将市、县两级三部门纳入自然资源管制系统,优化流程、并联审查,进一步提高用地用林审批效率;主动对接招商信息,为企业做好前期服务及政策指导,对已进入征地程序的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台账管理,督促及时报批用地,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及时落地开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聚焦项目用地保障核心任务,持续优化规划引领、强化要素支撑、提升服务效能,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行稳致远提供更坚实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