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靳菲菲)范镇马庄村紧邻工业园区,流动人口多、出租屋密集,村内胡同纵横交错,村民基层治理参与度不足。面对现状,该村党支部创新打造“信用+胡同巡逻”治理品牌,以信用体系为纽带,凝聚治理合力,将信用积分建设融入治安防控全流程,构建“信用引领、多元参与、奖惩联动”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组建“信用巡逻队”,激活参与动能。该村党支部牵头组建由党员示范户带头、村民信用星级户参与的“胡同巡逻队”,并在4个党小组的基础上,根据信用等级划分4支巡逻队,将32名“胡同管家”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每支巡逻队明确由1名“信用标杆党员”任组长,带动8名左右信用良好的“胡同管家”及2至3名信用积分活跃村民参与其中,形成“信用标杆+骨干力量+积极分子”的最小治理单元。
巡逻队每日按频次开展巡逻,参与者可凭巡逻时长兑换信用积分。季度积分排名前20%的村民可优先参与村级福利分配,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
推行“信用网格化”措施,强化精准治理。该村以胡同为单元划分4个信用治理责任区,绘制“信用巡逻责任图”,明确每条胡同的巡逻责任与信用奖惩标准;建立“巡逻发现-问题登记-信用关联-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对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问题的巡逻队员给予信用加分奖励。此外,该村信用议事会每月召开评议会,将问题整改率与责任区信用等级挂钩,实现“信用有记录、治理有实效”。
深化“信用+服务”,延伸治理效能。巡逻队在排查安全隐患时同步开展“信用暖心服务”,通过为独居老年人检查电路、调解邻里纠纷等,可兑换信用积分。对积分高、服务优的个人,该村授予其“信用之星”称号并进行公示,将信用档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该村建立“信用超市”,推动形成“服务赚积分、积分换实惠、守信受尊崇”的良性循环,并推动治安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参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