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法建文 王怡)近日,天平街道法家岭村召开“为民协商”议事会议,聚焦吃水井水泵及管道更换议题,通过“协商议事+信用建设”模式,破解村民生活用水难题。
法家岭村地处丘陵地带,属典型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匮乏,村民生活用水需通过“二次提水”保障。今年,村南吃水井水泵因长期超负荷运转故障频发,井内上水管道也因腐蚀老化出现多处漏水,导致水压不足,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用水,还存在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痛点,该村“两委”走访调研,下发征求意见稿,广泛收集村民建议,最终形成修订方案,提交“为民协商”议事会议集中协商。
议事会议上,该村党支部书记详细介绍了用水难题的背景及初步解决方案。随后,与会代表结合实际建言献策,最终达成多项共识:更换大功率高扬程水泵及配套补偿起动器,同步更换井内腐蚀老化管道,从硬件上保障供水稳定;明确施工周期不超过两天,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创新“信用+志愿”协作模式,面向全村招募施工协助、用水协调等志愿者,对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按规定给予信用积分奖励,村民凭积分可在村“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享受便民服务优惠等,以信用激励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会后,各方队伍迅速组建,志愿者主动参与施工场地清理、材料搬运、用水需求登记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民生工程。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水泵、管道及电路设备全部更换完毕并投入使用,村民家中自来水恢复稳定供应,用水难题得到解决。
该村将持续发挥“为民协商”平台作用,用好“信用+志愿服务”模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信用赋能生活,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