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这一暖心场景是泰安倾情服务官兵后方的生动缩影。泰安通过“职能部门联动+军属主动报到+服务站摸排”的模式,精准建立军属电子档案,针对孕产期军嫂“无人陪检”“就医不便”等情况,推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专属服务包”,从预约产检、导诊陪检,到产后康复关怀、育儿指导,织就一张坚实的“保障网”。
温暖不止于此,泰安用心用情守护官兵后方,努力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让尊崇可感可及、关爱无处不在。
拓宽“后路”,高质量完成退役军人安置。泰安将转业军官全部安排到行政参公单位和高校事业单位,77.3%的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进入事业单位;积极举办退役军人线上及线下专场招聘会,为自主就业的退役军人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8.93亿元,贴息4323万元,最大限度为自主就业、奋发创业的退役军人铺就发展之路。
巩固“后院”,将尊崇优待落到实处。泰安在全省率先设立随军家属社区公益性岗位,2024年解决6名随军家属随调问题,定向招聘7名军属进入事业单位;按照“摸清需求、跟进技能”工作理念,依托“大数据+铁脚板”双轮驱动方式,摸清军属就业需求,开展随军家属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会,创新用工和招聘信息双向推送制度,采取“上门推介”“敲门送岗”方式,切实提高军属就业质量。
扶持“后代”,以优质教育托举军人子女。泰安严格落实“两不限、一优先”教育优待政策,确保将军人子女优先就近安排到条件最好的学校就读,为军人子女学习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让官兵“后方无忧、前方无畏”。
凝聚社会合力
军民共建促融合
前方,子弟兵英勇保家卫国;后方,全社会倾力拥军优属。“从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到景区免票、公交免费,一系列优待政策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荣光。”一位驻泰部队军官的感慨,道出了泰安社会化拥军的温度。
在泰安,社会化拥军“朋友圈”不断扩大,多项优待政策暖心上线,“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成为现实。“医疗拥军”持续惠兵,医院设立拥军窗口和专属病房,推出门诊打折优惠套餐,组织特色诊疗和上门义诊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父母免费体检。“通信拥军”“加油拥军”“保险拥军”精准发力,专属优惠直达军人军属。“法律拥军”坚实护航,公益律师团队开展普法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守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崇军氛围浸润城市大街小巷。13处双拥主题公园、广场成为亮丽风景;交通要道闪烁的拥军标语传递着社会尊崇;拥军崇军街、双拥文化街融入市民生活。军民联欢会、书画展、征文比赛及“缘在泰安 情定泰山”军地青年联谊会等,为军民架起“连心桥”。
从政府引领到社会响应,有一种温暖叫“你我共拥军”。全市1.3万余家单位共筑“荣军联盟”,92处“荣军商城”和“荣军街”彰显城市温度,985项优惠政策让尊崇触手可及。市、县、乡、村四级3000余个双拥志愿服务组织汇聚起3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关爱老兵”“我替烈士看爹娘”等拥军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场次,军民同心奏出动人乐章。
扛牢驻军担当
爱民奉献映初心
泰山之巅,游客如织。“请靠右走,看好脚下,注意安全”“在这里要看好小孩子,前边坡度比较大”……武警泰安支队官兵的提示声在人潮中格外清晰。节假日里,他们维护秩序、守护安全,成为游客信赖的“守护者”。
驻泰部队官兵始终视泰安为家乡,视群众为亲人。他们冲锋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一线,奋战在防汛抗洪等任务最前沿;争做乡村振兴“生力军”,为驻地乡村修缮水泥路,铺设农田灌溉管道,建设文化广场,做好结对帮扶援建工作;与驻地警民联防联治,常态化参与城市联勤武装巡逻,为“平安泰安”建设贡献力量。一次次紧急驰援,一件件暖心实事,驻泰部队官兵用实际行动证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最可靠的守护。
“新时代赋予了部队更重的使命任务,也对我们的双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成表示,面对强国强军新要求,泰安将始终紧盯“三前”做好拥军支前工作,围绕“三后”做好后方保障工作,进一步擦亮“泰山兵”、泰安“英雄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3张名片,不断践行“泰山有极顶、拥军无极限”的拥军理念,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