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皓若
一个昂扬向上的时代,总有一股同心筑梦的力量;一个砥砺前行的民族,总有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双拥工作,承载着军地间绿叶与根的情谊。从1926年中共泰安支部在嵩里山点燃革命星火,到1938年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枪声响彻齐鲁,红色基因在泰安长期革命斗争中得到传承,泰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如今,作为驻有16个团级以上单位、年输送1800余名优质兵员的重要驻军城市,泰安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服务保障体系,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赞歌。今年4月,泰安市第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为这片红色热土的双拥传承,再添闪亮注脚。
聚力强国强军
练兵备战强保障
“好男儿志在军营,一切只为祖国安康!”新兵欢送仪式上,300余名胸戴红花的优秀青年列队如松、英姿勃发,誓言掷地有声。启程之际,一份份饱含家乡深情的“拥军包”被送到新兵手中,这是泰安军供站为他们准备的温暖行囊。每年两次的征兵季,泰安军供站都会扎实做好新兵运输保障,将“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牢牢系在子弟兵奔赴军旅的脚步上。
这份尊崇与温暖不仅体现在送兵时刻,更是早已融入日常。部队野外拉练,热汤热饭准时送达;军人军属出行,驿站提供温馨服务;训练备战场地零散,以整块土地置换保障……泰安人民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
着眼部队练兵所急、聚焦备战打仗所需,泰安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涉军难题得到快速解决。选址、立项、审批、拨款、建设“五优先”绿色通道,让军事设施建设优先保障。13支共494人的拥军支前队伍时刻准备着,他们平时服务练兵、战时保障打赢。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改造4个县市的民兵训练基地,为部队基础设施完善和战备能力跃升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尊崇落在急需处,更暖在心坎。泰安积极发挥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双拥文化研究院、三色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中心等地方组织作用,引导开展“送政策、送文艺、送科技、送法律”进军营活动,同时心系“前哨”,在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部队官兵,持续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城舰共建”“城连共建”等活动,让卫国戍边的将士们时刻感受到后方的浓浓关怀。
从解决部队练兵备战的急难愁盼,到组建拥军支前队伍实现双向奔赴,再到跨越山海开展暖心慰问,泰安以最硬核的支持、最温暖的行动,筑牢强军兴军的坚实后盾。
情系官兵后方
倾情服务显尊崇
“爱人虽远在西藏戍边,孕期却有政府和医院车接车送、全程陪诊服务,让我不会感到失落和孤独。”正处于孕期的军嫂李培培言语间充满感激。据悉,东平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获悉李培培怀孕后,第一时间联合县人民医院启动产检陪护服务,周到的服务和细致的关怀让她悬着的心安稳落地。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