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排水许可进入“极简时代”
“说出去的话,就是钉下的钉”
探寻乡村振兴的艺术密码
宝妈挣钱看娃两不误
跳蚤小市场 安全大讲堂
致敬城市守护者
“法治+非遗”碰出别样火花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非遗”碰出别样火花

 

□记者 徐文莉

一个个天然葫芦上,笔锋游走勾勒出“清廉”风骨;一块块“龟血石”砚台上,普法宣言随着篆刻的深入而愈发清晰……近期,宁阳县通过“法治+非遗”的创新实践,碰撞出普法宣传的别样火花,让法治的温度直抵人心。

“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如今,拥有汉兴清盛悠久历史的葫芦烙画,在传承人陈雷手中成为普法新载体,其作品《獬豸护法 长城铭宪》中,象征公正的獬豸怒目圆睁,守护烙刻着全国法制宣传日标志的长城烽火台,生动诠释了“宪法为纲,正义守护”的寓意;作品《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则通过细腻烙刻,展现了司法行政机关与民法典共同守护民生的主题,让法律条文可观可感。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羽粘画,在传承人秦鲁宁的巧思下焕发出法治新韵。他精选各色羽毛,将法治元素融入构图与造型。其作品《法治宁阳》以繁体“法”字为核心,用玄褐色羽毛勾勒出遒劲有力的笔画,四周环绕的“法治宁阳”4个字,寄托了对地域和谐发展的美好期许;另一作品《獬豸》则运用绚丽多彩的羽毛,生动塑造出能辨是非、守护公正的神兽形象,其黑白分明的眼眸锐利如炬,金黄色的独角威严庄重,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感悟法治精神的真谛。

龟山砚被誉为“泰安最早有记载砚台”。在龟山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曹文代的匠心雕琢下,千年制砚技艺被注入崭新的法治灵魂。曹文代精选宁阳龟山的“龟血石”为材,使每一方砚台不仅成为文房雅器,更化身为生动的普法“警示牌”。其中,《尚法》砚台镌刻“奉法者强则国强”的古训,直抒尊崇法治的理念;《宁静致远》砚台以莲花与独钓老翁为景,借莲花高洁品格和老翁淡泊心境传递清廉自守的法治情怀,让文房用具升华为流动的“法治课堂”。

近年来,宁阳县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法治理念传播深度融合,通过葫芦烙画、羽粘画、龟山砚、剪纸等非遗技艺,打造出一批兼具乡土特色与法治内涵的文化作品,让群众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这些融合法治元素的非遗作品已陆续走进校园、乡村、社区进行展览,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宁阳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非遗传承人和艺术爱好者把法治精神转化为艺术语言,通过剪纸、雕刻、烙印等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了“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内涵。宁阳县将持续挖掘非遗与普法的融合点,推出更多形式新颖的文化作品,让璀璨非遗与法治精神在传承创新中共同赋能社会发展。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