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3日讯(记者 杜茜 实习生 王冰洁)为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形式,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与科学精神,17日,泰安日报社与泰安市疾控中心携手,在市疾控中心举行“泰安市小记者团教育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未来,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公共卫生科普教育平台。
泰安日报社和市疾控中心共同策划实施的“疾控+教育+媒体”新模式,旨在把专业的疾控知识、小记者团的教育阵地及媒体的传播力量拧成一股绳,提升我市青少年健康素养,为构建健康、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贡献坚实力量。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重点群体,市疾控中心将开放专业实验室,选派优秀专家,设计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科普课程与实践活动,让小记者零距离感受疾控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并将学到的健康知识带回家、带到学校,影响更多人。
在100余名小记者的共同见证下,双方共同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并为教育实践基地揭牌。据悉,该教育实践基地将充分利用市疾控中心的专业场所和专家资源,结合泰安市小记者团的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小记者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疾病预防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技能,理解公共卫生价值,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签约暨揭牌仪式后,市疾控中心为现场的小记者准备了一场沉浸式的健康科普实践活动。在健康知识讲座中,疾控专家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小记者讲解了手足口病预防、科学洗手步骤、防溺水要点等实用内容。通过卡通动画和情景模拟,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原来戴口罩有这么多学问。”一名小记者在笔记中认真记录下“防护三要素”。
在病媒生物防制实验室,显微镜下的蚊子幼虫标本让小记者惊叹不已。疾控专家通过对比清水与污水中的幼虫生长情况,直观揭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台前,小记者亲手操作“碘酒遇淀粉变蓝”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和“全副武装”的检测流程,让小记者深刻体会到疾控工作的严谨性。
“作为小记者,我觉得我有了新的使命。以前我记录校园故事,今后,我也要成为一名健康知识的小小传播者。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学校,告诉我的同学、我的家人。我要用我的笔,写出疾控叔叔阿姨的辛苦和伟大;用我的声音,呼吁大家都要重视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记者代表陈乐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