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曹静涵)今年以来,青云街道积极探索实践,在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工作上不断创新,推出“1246”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为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创新服务理念,形成“一主两翼”新思路。街道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这一主线,将责任、感情和担当融入帮扶全过程。在帮扶方式上,街道坚持“两翼并进”,一方面,以困难帮扶基金救助为主、社会力量救助为辅,针对不同困难退役军人制订个性化帮扶策略,确保他们在享受社会普惠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得到额外帮扶,构建“物质帮扶翼”;另一方面,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通过常态化联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构建“精神帮扶翼”。
提升服务质效,实施“四步联动”新举措。街道工作人员主动深入村(社区)宣传帮扶政策,利用“普法宣传日”发放资料、现场答疑。服务站在村(社区)处理低保、救助等业务时主动筛查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形成初步名单。随后,工作人员入户调查,详细了解退役军人家庭经济状况、成员构成等,为精准认定提供依据。对于符合帮扶基金申请条件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协助其准备材料并及时申报。2023年以来,街道已累计救助90人次,发放救助金43.24万元。
拓展服务内涵,打造“六轴合力”新格局。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帮扶,街道领导干部和服务站工作人员与困难退役军人结对联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四零机制”。街道还将困难退役军人纳入379个社会治理网格,实现上下联动。在医疗拥军帮扶方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困难退役军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四优先、一优待”服务。在法律援助帮扶方面,街道设立联络点,推动与国家司法救助衔接,例如为困难退役军人王振争取到司法救助和应急援助共6万元。在志愿服务帮扶方面,街道依托“三色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活动28次;福田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相关志愿服务项目。此外,街道协调多部门及社会力量,为困难退役军人提供多维度精准帮扶,营造了尊重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