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刘传录)近日,粥店街道杏园社区长城小区楼房内的新电梯正式投入使用,500余户居民告别长达7年的“爬楼难”“等梯苦”。“再也不用提前10分钟出门等电梯了。”家住该小区高层楼房的王先生感慨道。这场由杏园社区党委牵头、多方协商共治的电梯改造攻坚战在45天内高效完成,实现居民“零花费”换新电梯,成为基层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7年顽疾:158户挤一部电梯,安全出行存隐患。长城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现有584户2044名居民。小区8部电梯中3部已报废,1部濒临停运,其中,一栋有158户的高层楼房仅靠一部电梯超负荷运行。高峰时段,居民等待五六分钟乘梯成为常态。“还存在安全隐患,电梯嘎吱作响,每次乘坐都提心吊胆。”业主张女士说。
协商破局:三级联动织密“民意网”,精准解题有章法。面对这一民生痛点,粥店街道高度重视,党工委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杏园社区党委将电梯更新列为年度“有事多商量·为民协商”重点议题,并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专项筹备组,开启“三步走”破局行动。社区干部入户宣传相关政策20余次,组织居民、企业座谈会10余场,累计收集500余户居民意见,形成420份书面问卷,为方案制定筑牢民意基础。随后,社区召开“为民协商”议事会议,政协委员、党员群众代表等20余人共议方案。会议通过《电梯更新改造方案(修订稿)》,明确“政府补贴+全程监管+专业施工”三大路径。社区“两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成功申请60万元政府专项补贴,破解资金瓶颈,同步联动物业、设备公司优化施工流程,安排专员24小时驻场督导,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幸福落地:45天攻坚换新梯,基层治理见温度。此次改造,从方案落地到电梯投用仅历时45天。4部全新电梯的启用,让500余户家庭告别“爬楼难”“等梯苦”,全程“居民零出资”的模式更赢得广泛赞誉。“现在,我们出门去买菜、遛弯方便多了,社区真是办了件大实事。”76岁的李奶奶笑着按下新电梯按键。
此次电梯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检验了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成效。如今的长城小区,新电梯的平稳运行声与居民的欢笑声交织,奏响了基层善治的幸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