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泰山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乡村妇女就业增收
勇担文化使命 汇聚基层奋进力量
为美丽乡村建设清障护航
构建糖尿病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
弘扬传统美德 共育文明新风
“诉求工单”变“满意清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构建糖尿病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

 

□通讯员 王帅

为积极响应医防融合战略部署,破解糖尿病“三低一高”难题,泰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构建了覆盖三级预防、贯穿全病程管理、整合多学科资源的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通过模式创新与精准干预,辖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升37%,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29%,为慢性病社区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高位谋划

织密三级预防“健康网”

做细一级预防,筑牢发病前筛防阵线。该中心拓展筛查维度,在常规体检套餐中增设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项目,将血糖筛查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肥胖人群等重点对象年度必查项目;建立高危人群动态档案,针对高危人群每年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累计筛查出糖尿病前期人群892人,全部纳入“筛查-干预-随访”闭环管理;打造立体科普矩阵,开通微信视频号,定期更新科普短片,定期举办“血糖管理”主题健康大讲堂活动,年累计开展科普活动48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

做实二级预防,构建全周期管理闭环。该中心组建多学科联合门诊,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基础,整合内分泌科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开设糖尿病医护联合门诊,日均服务患者60余人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五色”分级分层管理,统一使用颜色标识;实施个体化控糖方案,制订差异化血糖控制目标,由专科护士开展“一对一”血糖监测培训,组织公卫人员每月进行用药依从性随访;推行代谢指标综合管理,建立“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四位一体管理体系,为患者配备智能健康手环,实时采集生理指标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预警异常值,2024年以来,累计干预异常指标1.3万条次。

做深三级预防,打通并发症诊疗通道。该中心构建医联体联动机制,与泰山区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每周固定安排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专科专家下沉坐诊,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年开展联合诊疗120例次;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制定《糖尿病并发症转诊标准》,明确21项需上转指征及15项可下转标准,建立上级医院绿色通道,实现从社区首诊到上级专科治疗的24小时内无缝衔接,2025年上半年,累计安全转诊重症患者87例。

固本强基

夯实质量管控“生命线”

构建标准化质控体系。该中心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质控专班,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等6项标准化文件,建立“日抽查、周汇总、月考核”质控机制,重点监测健康教育覆盖率、患者规范管理率等12项核心指标,2024年,质控问题整改率达100%。

强化人才能力建设。该中心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师专项培训,邀请上级专家开展胰岛素规范注射、并发症识别等实操课程,年组织培训12期,覆盖社区医护人员200余人次;建立“师带徒”培养模式,选派骨干护士到三甲医院糖尿病专科进修,返岗后作为内部讲师培养基层人才,形成“市级专家引领+区级骨干带动”的人才培养链条。

推进信息化管理升级。该中心使用百灵健康App,实现患者基础信息、检验结果、随访记录等数据的“一站式”归集。

成效普惠

释放健康服务“新效能”

通过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核心指标显著改善,辖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从58%提升至95%,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从41%提升至70%,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从62%提升至98%;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通过早期干预,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34%,年均减少重症住院病例52例,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约120万元;基层服务模式获行业认可,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吸引省内外医疗机构前来观摩学习;患者就医体验持续优化,通过“线上咨询+线下随访”结合模式,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重复检查率下降60%;医防融合效应凸显,形成“预防在社区、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循环,社区医院糖尿病相关门诊量同比增长27%,上级医院普通糖尿病门诊量下降19%,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