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新颜
今年是泰山区“改革创新年”,上高街道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改革精神,将其融入产业发展血脉,把创新动能注入工业升级肌理。在辖区鲁能泰山电力设备高端智能制造项目现场,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研发车间里技术攻关紧锣密鼓,绿色生产场景随处可见——这是街道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锚定创新驱动
突破高端技术壁垒
上高街道将技术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鼓励企业聚焦关键领域攻坚。在鲁能项目中,街道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高端输变电设备研发中心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攻克硅钢片剪切设备等3项“卡脖子”技术,500kV超高压变压器等产品性能优于国家标准。
线圈车间生产的产品抗短路能力连续通过国网抽检,合格率100%,2024年仅在国家电网及五大发电集团就拿下超6亿元订单,市场占有率超8%。此外,正在建设的净化室将于7月底投用,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特高压产品品质,预计年增产值1.8亿元,彰显了街道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坚实底气。
推动智改数转
激活生产效能潜力
设备更新率超60%,产能提升40%,订单量增长60%——这组数据是鲁能装配车间智能化改造后的亮眼成果。上高街道引导企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通过技改升级让生产流程“脱胎换骨”,配套库厂房优化工序使效率提升20%,30吨立式绕线机每月支撑新增4000万元产值,气相干燥设备让干燥能力成倍增长。
壳体车间的“腾笼换鸟”更具示范意义,在盘活1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升级智能化产线后实现壳体100%自产,年降成本超3000万元,达产后将新增产值1.4亿元。从“对外依赖”到“自主可控”,街道以空间再造与智能升级破解产能瓶颈,构建起高效供应链。
践行绿色理念
构建低碳发展模式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上高街道始终坚守生态红线。鲁能项目通过全流程自动化管控,年节电率达23%,减少碳排放407吨;“单项冠军”产品绿色节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空载损耗比国标降低49.1%,带来15%以上新增订单,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香饽饽”。
从无尘车间减少污染物排放,到高效设备降低能耗,再到节能产品助力下游减排,街道推动企业形成“绿色生产-低碳产品-市场反哺”的闭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完善产业链条
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依托“两基地、三中心”规划,上高街道推动鲁能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总装交付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企业产品不仅服务于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国内客户,还出口至俄罗斯、乌克兰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业务稳步扩张,预计2029年海外直营规模将达9亿元。1至6月,企业实现产值8.8亿元,占街道总产值的50%,占全区总量的7%,工业增加值居全区第一,完成营业收入9.06亿元,为街道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站在“改革创新年”的关键节点,上高街道将持续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激活产业动能,支持企业在超高压技术、海外市场、智能化转型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随着鲁能项目全面建成,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街道将以此为标杆,带动更多企业投身新型工业化浪潮,为泰山区“改革创新年”写下浓墨重彩的工业篇章,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上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