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温雯
在岱岳区祝阳镇东大官村,曾经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的制衣厂上起了班;
在泰山区上高街道学苑社区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物业公司成了居民们的贴心管家;
在天宝镇西羊舍村,商会成为返乡创业人员、村致富能手的实训基地;
……
这些场景,得益于今年我市创新实施的新兴领域党建“百新联百居”行动。首批132家来自新兴领域的有关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社工机构、公益组织等,与社区(村)联手探索创优新兴领域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共治、双向赋能,将分散的社会资源与群众诉求、企业需要精准对接,“共建共治共享”在我市多地落地开花。
核心在“联” 精髓在“共”
一大早,祝阳镇东大官村的村民徐晓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来到村里的泰安市金辉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装车间上班。
徐晓云家里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这样的家庭情况使她无法长期外出工作。
“今年听说村里要建服装车间,我第一个报了名。”徐晓云说,现在每个月到手1000多元工资,车间里还装上了空调,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现在我也是个技术工了。”
这个服装车间正是“百新联百居”的成果之一。
东大官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年轻劳动力外流较多,种地收入有限,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百新联百居’行动启动后,我们村党支部和金辉制衣党支部结成了共建单位。经过商讨发现,他们缺稳定的工人,我们缺能让村民增收的门路。”东大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和良说,“一商量,感觉‘车间建在村里’这事儿能成。”
双方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东大官村出资2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服装加工车间、购买设备,金辉制衣公司提供技术和订单,50余名村民报名入职。
“村里的车间”就这样建了起来。
张和良说他们算过这笔账,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干活,按件计酬,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村集体还能从车间租金和订单分成里每年多收入3万块,“这钱花得值!”
村企联合也为金辉制衣公司解决了招工难题。
“我们企业主要做外贸服装加工,这几年订单量涨得快,但招工一直是个难题。年轻工人嫌工厂离家远、不自由,有经验的熟练工又不好培养。”泰安市金辉制衣有限公司经理白秀芸说,和东大官村党支部联合建车间,给他们带去了用工稳定、管理成本降低、社会效益提升等多个好处,“企业与乡村共生共荣”成为可能。
在新泰,这样良性、科学的联建机制同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新泰市泉沟镇孙家庄村利用其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由泰安市铁鏊子健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双方共同新建了食品生产车间,解决村民就业和企业用工难题。
“‘百新联百居’行动,核心在‘联’,精髓在‘共’,通过打造科学有效的联建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组织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实现双向赋能。”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张智勇说。
多元协同 惠及群众
“百新联百居”行动实施以来,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资源不足、服务不优、参与不够等难题,群众的“小急难”问题得到解决,新兴领域组织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在学府春天桃李园小区,一封封居民手写的感谢信贴在小区绿漫云物业办公室的墙上,信中提到的都是物业工作人员如何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的故事。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