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汛期?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体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二、如何确定入汛日期? 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入汛日期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指标确定。
雨量指标以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表征;水位指标以入汛代表站的实测水位表征。三、入汛标准是什么? 每年自3月1日起,当入汛指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
1.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2.任一入汛代表站超过警戒水位。若代表站警戒水位发生变化,则采用最新指标。四、汛期有哪些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可分为4种汛期: 1.夏季以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以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以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五、我国汛期起止时间特点? 我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
分析表明,我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7至8月是全国大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