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赵国良)近年来,岱岳区创新实施“压实责任+智能改造+平台赋能+培训宣传+严格执法”全链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电气焊作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严防各类电气焊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拧紧“安全阀”,层层压实监管职责。岱岳区研究出台《泰安市岱岳区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镇街属地责任,区直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负责、职工参与、属地监管、社会监督”多方协同机制,监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电气焊安全监管全覆盖。
焊机“上户口”,智能改造精准定位。岱岳区对岱岳区电气焊设备、持证人员、涉焊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流动作业人员及设备等情况进行多轮次、地毯式摸排,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截至目前,岱岳区纳入监管系统涉焊企业512家,已完成电焊机智能化改造2542台,平台注册持证焊工3162人。
监管“一张图”,平台赋能智慧监管。岱岳区依托“山东好焊”智能化监管平台,集成“一图展示、统计分析、预警监管、服务支持”多个功能,打造作业、服务、预警、监管“一张图”,实现岱岳区涉焊企业、焊机、焊工信息底数“一门清”。操作人员通过与平台技术人员沟通反馈实际使用中的相关问题,双向促进平台升级完善多项功能,同时利用智能拦截、实时预警等功能实现科学高效监管,推动岱岳区电焊监管模式从“以人管人”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转变,有效杜绝电气焊违规违法作业,降低安全隐患。
培训“全覆盖”,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岱岳区坚持宣传培训与设备改造同步推进,采取“边安装、边培训”及集中授课等方式,开展“平台应用+安全作业”专题培训,覆盖企业500余家,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及焊工4000余人次;推行“随增随装、当日申报、当日安装”服务机制,确保新购焊机即时改造、快速投用。岱岳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推送警示案例等方式,督促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申报,5月份以来,新增设备338台,注册焊工人数持续增长。
亮剑“除隐患”,线上线下双线联动。岱岳区始终保持行政执法高压态势,持续深化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专项整治,依托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开展线上监测+线下执法专项行动,建立“逢查必核”机制,重点打击无证作业、人机不符、设备未改造等违法违规行为,累计立案调查6起,处罚8.9万元。岱岳区通过曝光典型案例、实施联合惩戒等措施,形成有力震慑,倒逼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预防,岱岳区电气焊作业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力推动岱岳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