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6日讯(记者 杨丽宁)近日,中国-CIMMYT小麦国际研讨会在泰安召开。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16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小麦研究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交流小麦育种、遗传改良、营养品质和分子技术等关键领域前沿知识,共同探索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有效的合作模式。
此次会议由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等单位联合主办。会议期间,与会的28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机遇与前沿技术”“小麦抗锈病育种”“面向全球南方的小麦赤霉病抗性研究”“加工品质与营养健康特性”“气候韧性品种选育”“适用于中国的生物硝化抑制型小麦”等六大主题作专题报告,分享各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CIMMYT小麦国际研讨会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国界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制约小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还实地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冷冻电镜室和“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实验室。
2024年3月,山东农业大学与CIMMYT合作成立了CIMMYT-中国山东小麦玉米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组建了小麦分子育种、玉米分子育种和智慧农业3个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中心致力于深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的种业创新体系,汇聚高水平的种业创新人才,加速重大新品种的培育、先进技术的研发及其转化应用,逐步打造以作物育种为优势、以国内外研究力量高效融合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