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鑫
近年来,华丰镇锚定“一张蓝图绘到底”目标,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一排底线”三大重点任务,围绕破除村级力量匮乏难题,创新构建“1+2+4”协同攻坚治理体系,打破“各领一摊”的分散局面,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蹚出一条特色路径,为新时代乡镇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创新构建协同攻坚治理体系
配强1支工作团队,取长补短形成聚合效应。华丰镇以领导班子分工为破局点,根据每名班子成员的特点、专长,组建“1名班子成员牵头+多名副科级干部协同”的工作团队,共同分管一个领域的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同向发力。团队充分发挥每名领导干部的特长优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建立2人驻村机制,多层级包保助推村级发展。华丰镇改变传统村级包保方式,由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直接包保负责至少2个村,每个村配齐由1名包保领导与1名包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包保人员深入参与村级日常、跟进村级事务开展,为包保领导及时、准确反馈村级运转情况。包保领导经常性到村指导,重点参与村级班子研判、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为村级发展提供精准策略。2人驻村机制有效解决了包保领导精力不足、分身乏术,包村干部解决突出问题难度大、把握发展方向有局限的问题,形成了多层级有效联动的良好局面。
成立4支攻坚专班,合力攻坚重点任务落地。围绕重要任务攻坚、重点工作落地,华丰镇组建“双过硬”专班、经济运行专班、乡村振兴专班、社会稳定专班,打破原本的职责分工,根据工作需要将高素质干部纳入专班,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合力攻坚。以干部队伍的专业性解决重点工作中的“卡脖子”问题,加快重点任务的落地。
党建引领贯穿体系全链条
华丰镇始终将党建作为“1+2+4”协同攻坚治理体系的核心引领,以党建强根基、促发展。在工作团队组建过程中,突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通过党员示范、责任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包村机制运行中,包保领导和包村干部协助村级党组织强化班子建设,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四大攻坚专班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重点任务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持续释放工作动能
职责明晰化,从“职责模糊”到责任到人。华丰镇改变了以往按照职责分工干工作的“老规矩”,从制度上明确每个治理主体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责任分工更加精细、工作职责更加明晰。同时,注重发挥干部的特长特点,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1+2+4”协同攻坚治理体系,一大批核心力量、业务骨干纷纷涌现,带动了年轻干部成长,调动了全体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推进高效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华丰镇自实行“1+2+4”协同攻坚治理体系以来,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大幅提升。例如,在2024年医疗保险收缴过程中,分管该项工作的班子成员带领两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对政策解读、任务分解、完成时限等关键环节认真研究。包保领导和包村干部主动认领,立即行动,收缴工作进展顺畅,群众响应积极,收缴效率和参保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了上下联动、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
成效可视化,从“单点突破”到“全面跃升”。华丰镇全面落实建强过硬村班子、配强过硬村党支部书记的“双过硬”专项行动,该镇党委坚决扛起整改责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从严、从实、从细抓整改,持续强化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三抓三强”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华丰镇地方级税收、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用电量等多项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十强产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1.52%,批发零售业营业收入增长18.8%,钙钛矿零碳建筑新材料等3个省级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同时,依托宁阳县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区,华丰镇引入中均公司等第三方资金1000万元,成立丰之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深耕高品质西红柿全产业链;推进“两菜一粮”特色种植,落实14个村村集体示范田建设,推广中草药、大豆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华丰镇深入开展重点信访事项集中攻坚化解行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组织副镇级领导干部牵头包保,定期关注重点信访人员动态;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检查870余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4处,实施安全工程治理19次;有效整治生态环境问题,全力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障工作,对固废点位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完成固废点位治理18处,立案处罚3家环境违法企业。
华丰镇通过“1+2+4”协同攻坚治理体系的创新实践,实现党建引领力、产业竞争力、民生保障力、风险防控力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华丰镇将持续优化完善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