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学科 优服务 打造现代化康复诊疗高地
破解群众维权奔波难题
“骑行九女峰,遇见新朋友” 骑行大会开始报名
汇聚青春力量 服务乡村振兴
房屋交易违约拒不还款 被告被列入失信名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汇聚青春力量 服务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赵子豪

近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数媒动画系“萤火虫”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促进团赴肥城市五埠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聚焦思想引领、文化传播、专业服务等内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学院大力支持

携手服务乡村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自筹备阶段起便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负责人前往五埠村,在调研村庄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与五埠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就非遗传播、品牌建设、校地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学院传媒教育和内容创作优势支持地方乡村振兴建设,助力五埠村在非遗文旅融合、公共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学院负责人看望慰问了实践团队师生,了解团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和学习生活状态,对大家积极投身基层实践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叮嘱队员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团队协作氛围,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平稳有序推进和预期成果落地。

深化思政教育

厚植责任担当

实践团队在五埠村期间,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内容。队员参观了五埠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和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展馆,了解了村庄600多年历史变迁与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实践团队还积极组织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走访村民家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法律常识,重点普及了老年人权益保护、防电信诈骗等与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实践团队还走进幼儿园,开展“普法教育幼儿行”活动,向幼儿普及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与安全常识。结合专业特色,实践团队同步开展“讲好普通话 从我做起”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学习普通话发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法律素养和语言素养,也进一步增强了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基层的使命感。

依托非遗资源

展示乡村特色

依托五埠村丰富的非遗资源,实践团队重点开展非遗学习和传播活动。队员深入学习岱宗传拓技艺和中华瓦片画制作方法,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掌握了完整的制作流程,并协助村民完成了多批主题作品。作品将被用于填充村内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丰富乡村景观。

结合新媒体平台,实践团队积极开展“直播传承非遗”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展示拓印技艺与瓦片画制作过程,吸引了大量线上观众。实践团队还结合村庄特色,设计了“山东第一石头村,中国第一伙大门”宣传口号,并将其应用于村庄旅游路线图设计、网络直播推广以及村内各类宣传展示,助力五埠村文旅品牌建设。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乡村发展

结合专业优势,实践团队重点开展乡村建设服务工作。队员采用无人机航拍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绘制了五埠村乡村路线图。路线图标注清晰、内容翔实,融入石头院落、非遗元素等特色,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实践团队创新开展“直播助农”专项活动。队员精心策划直播内容,重点推介肥城桃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展示,在一小时的直播中累计获得7000余次点赞,新增粉丝量远远超出同级主播平均水平,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实践团队运用专业拍摄技术,制作了多条展现五埠村自然风光和非遗魅力的精品短视频,通过持续性的新媒体传播,既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又实现了专业技能与乡村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推动非遗传承、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学院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持续完善“专业+服务+育人”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推动社会实践品牌化、常态化发展,引导师生在社会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作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