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通讯员 刘冰霖 宋明志
7月15日,肥城市人民政府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延链聚群、做大做强。同时,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在动力电池产业、资本合作、科技创新、交流培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潍柴集团作为山东重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且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而潍柴动力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标杆企业,经过23年的数智化积淀以及对新能源技术的深耕,构建了覆盖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等业务板块的产业生态,拥有覆盖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机、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此次与肥城的战略合作,正是潍柴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全面拓展的新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肥城与潍柴的合作并非偶然。为促成本次合作,今年以来,双方先后进行7次对接洽谈,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产品研发、场景应用等进行深度探讨。“肥城是潍柴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市场区域,除建安工程、设备维修、电气安装等领域的合作外,现在,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签订钠离子电池产业合作协议,双方就钠离子电池在商用车启停电源、储能系统、工业叉车、混动系统等应用场景展开技术对接与产品测试,为深化合作奠定技术基础。”潍柴集团党委委员、财务总监,潍柴动力党委委员孙成龙说。
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是历经十余年孵化培育,在肥城本土成长起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与电芯研发、制造与应用,是国家《钠离子电池用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团体标准第一起草单位,独创的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制备技术在全球三大技术路线中,工艺最先进,成本最低,效能最高,具有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早在2011年,现任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宋杰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共同获得者、“锂电池之父”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系统开展普鲁士蓝钠离子材料、电池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充分预见钠离子电池的巨大市场潜力,回国后,他依托国内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化要素优势,着手推进产业化进程。
得益于肥城优良的营商环境、合理的产业规划及完善的配套设施,2016年,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进驻肥城蔚蓝科技产业园,完成了从研发孵化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三连跳”,该公司深耕于肥城,勇闯技术、工程“无人区”,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商品化、从书架到货架的蝶变。2023年8月,该公司建成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5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2024年1月,将全球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交付客户;2024年8月,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开工建设……从0.5GWh到10GWh,从核心材料到电芯一体化,肥城钠离子电池加速崛起,成为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端动力装备领域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强劲的增长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此次与我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必将进一步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对于此次合作,宋杰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环境沃土催生产业优势。6月28日,潍柴集团董事长马常海带队到蔚蓝科技产业园考察调研,对肥城全身心、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项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零壹肆雄厚的研发实力给予高度认可。
作为泰安市打造千亿级“泰山锂谷”的核心区,肥城于2023年编制《“泰山锂谷”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超前谋划产业发展路径,做好“育新、培强、融合”三篇文章,全力做优要素保障,助力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实现从“链”到“群”的跃升,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并入选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
如今,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产业加速集聚、协同融合、纵深发展,一条涵盖锂矿石加工、锂电池钠电池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材组装、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的全周期、闭环式产业汇聚成势。数据显示,2024年,该产业集群实现营收51.62亿元、产值53.04亿元,在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中列第4位。
“我们将集聚资源要素,以最优服务、最高效率、最好环境,推动双方合作尽快落地见效,加快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基地。”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表示,肥城还将与潍柴动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党的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携手共进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开启地企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