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政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好“三新”等重点领域企业认定工作
深化“一件事改革” 推进“揭榜挂帅”项目
市统计局加快推进智慧统计监管平台建设
提升监管效能 守护公众用药安全
多管齐下推动奶业提档升级
线缆垂落责不清 现场协商解民忧
水管损坏存隐患 及时修复保安全
皮肤无痕修复有望实现巨噬细胞成关键突破口
构建现代港航物流高效发展新格局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港双轮发力应对挑战
构建现代港航物流高效发展新格局

 

□通讯员 王伟

面对市场竞争新态势,今年以来,泰安港锚定提量增效核心目标,以创新驱动与精细运营双轮发力,依托数智化建设、多式联运优势及模式创新,推动物流枢纽综合效能实现新突破,构建起高效畅通的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新格局。

多式联运构建物流联通大格局

泰安港借助区位优势,依托山东能源集团的煤炭产能和物流网络,实现与晋陕蒙地区的能源连接,着力构建“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物流大通道;依托东平湖、大清河及京杭运河水运网络,实现长江与运河沿岸资源高效共享。泰安港加强与济南港的协调联动,共同构建“公水联运+海河联运”出海新通道,打造京杭运河最北端现代化港航物流枢纽中心。

据测算,经瓦日铁路至泰安港中转下水至江浙皖地区,较北方四港海运节约30元/吨;港内汽运至周边用煤企业,比直接汽运节省20元/吨,显著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数智升级赋能物流效率大提升

泰安港锚定“实体物流+数智物流”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集团物流业务平台化整合运营。泰安港依托物泊科技“大宗商品数智物流4.0,完成物流配送业务平台化运营和计量发运系统数据信息联通,平台新增注册货主137家、司机9573人、车辆9359辆,已为70余家单位完成平台化运量约600万吨。

在泰安港,智能设备应用提升了作业效能,45吨货车扫码入园从装货到出港仅需7分钟,2500吨煤炭列车40分钟完成接卸,1小时内2000吨原煤精准装船,万吨大列接卸缩至8小时,单日接卸能力突破5万吨,效率提升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传统作业区3倍,人工成本节省超50%。

模式创新拓展业务增长新空间

泰安港创新拓展物流业务版图,开通万吨重载大列、疆煤入园、铁转铁等业务,打造陕蒙煤矿“前置煤仓”,实施“前置销售+物流总包”模式;把握“散改集”趋势,开展玉米、化肥等适箱货物集装箱转运,延伸服务链条。泰安港的多式联运“一箱制”模式,实现煤炭“铁路集装箱运抵—水运换装”全程不落地,破解“层层转包”痛点,实现物流成本降低30%。

泰安港精准统筹火车入轨、船舶装运优先级,动态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各环节“零时差”高效衔接;科学盘活仓储资源,实施严格周转效率标准(圆筒仓月均2次以上、圆形料场1.5次以上、条形仓1.3次以上),保障货物高效流转。据统计,仅上半年就签订完成69家超900万吨的中转业务合同,与5家月中转量超10万吨的核心客户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港产融合释放水运经济新活力

泰安港深化“港-产-城”联动,推动港产融合发展,规划建设3个临港物流园,打造煤炭、建材等产业集聚区;“金运通”“安如亿”数字物流平台上线,上半年实现营收8680万元,运输效率提升25%。

市交通运输局和东平县政府高度重视水运经济发展,市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进行专题推介,谋划推动现代港航物流枢纽中心建设。东平县组建招商专班对接186家企业,签订1900余万吨运量协议,推动大宗货物集聚。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平县“港航经济特色产业集群”跻身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临港经济辐射力持续增强,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物流动能。

泰安港以数智化提升效率、以多式联运畅通循环、以模式创新拓展空间,不仅实现自身物流效能大幅提升,更成为京杭运河沿线物流降本增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