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建议组建‘工艺—能源’融合专家服务团,深入企业生产线开展‘工艺用能痛点’与‘微电网供给能力’精准诊断,联合设计‘源—网—荷—储—控’高度协同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确保技术精准匹配生产需求。”委员代表韩峰提出构建场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议。
泰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李勃晔建议,由市科技局牵头,整合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相关工程中心、产业学院等科研力量,联合核心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编制《泰安市智能微电网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微电网—配电网’协同规划机制”“在多领域、多场景进行微电网推广建设,打造零碳机关、零碳校园、零碳工厂等示范场景”“发挥本地产业链优势,建立以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节能服务公司为主导的‘泰安市能源聚合平台’”……
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协商重点各抒己见、踊跃建言,传递着基层声音,真知灼见声声入耳。
针对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关心关注的问题,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采纳委员意见建议,并结合政策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工业园区微电网建设中,电网作为微电网发展的重要载体,供电公司有哪些措施服务于微电网的发展?”“泰安作为黄河战略先行区,如何推广微电网泰安模式?请问市发改委还有什么具体措施?”在互动协商环节,面对委员的提问,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市发改委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接招”,客观回应,有部署、有做法、有打算,形成了“出一题解一题”的良性互动。
集思广益,智慧激荡。一条条中肯建议、一个个热切期盼,犹如涓涓清泉,汇聚成我市加快微电网示范建设的澎湃力量。
从全省首个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到入选国家典型案例的泰开绿色智慧园区微电网,再到潜力巨大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这些“智慧节点”,是构建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风光高地”和千亿级“泰山锂谷”的核心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智慧韧性城市的重要基石,彰显了泰安在能源变革大潮中“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智能微电网建设建言资政、广聚共识。”市政协主席武林中表示,要在推进成果转化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聚焦标准制定优化、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场景拓展等核心议题,推动相关部门拿出实招硬招,打通协商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协商议政之“花”在泰汶大地上结出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