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文一
近日,记者来到泰安市岱岳区金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智慧牧场时,理事长法文静正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奶牛健康状况。这位新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女企业家,刚刚参加了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举办的泰安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年度工作会议暨“智汇巾帼 共话发展”交流活动。“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农业的跨越,正是‘95分计划’带来的思维突破。”法文静感慨道。
落实“95分计划”
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女企业家既要追求卓越,也要学会接纳成长空间。大家不必做满分‘超人’,但要永远在超越自己的路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伟丽道出“95分计划”的深意,即以5分差距为奋进动力,既肯定女企业家现有成绩,又激励其持续精进。这一命名背后,是调研中发现的女企业家群体特质——她们往往在自我要求与多重角色平衡中面临更大压力,因此需要更科学的成长方法论。
为保障计划落地,我市将“95分计划”纳入全市妇联系统“揭榜挂帅”项目,由市妇联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资源整合,泰山区妇联、新泰市妇联领衔承办,其他县(市、区)同步推进,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配合实施,构建政策宣讲、业务指导和金融帮扶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搭平台优服务
激发女性奋斗热情
今年6月,山东省女企业家协会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在我市举行,山东省女企业家协会联合泰安市妇联及各县(市、区),通过组织调研考察、搭建赋能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等举措,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助力女企业家实现高质量发展。
女企业家“95分计划”通过智慧赋能,嫁接高端资源,让经济学博士的宏观政策解读与女企业家的“匠心之路”案例教学同台呈现,实现战略思维的可触可感,全市“三新”领域120多名女性负责人受益良多,试点市新泰市妇联扎实推进女企业家梯次培养计划,累计组织女企业家梯次培训23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跨界融合,129家“妇字号”企业通过“巾帼好品展”实现供应链对接,直播带货培训取得148万元销售额;通过强化实践,推动知行合一,女企业家赴许昌学习后,部分企业立即启动了精益生产改造;倡导女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发动全员参与“爱心妈妈”结对帮扶,领办6个“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项目,累计开展活动134场,惠及儿童2622名。
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推出女性专场招聘,创新设立“妈妈岗”,通过弹性工作模式实现人才与企业高效匹配。今年以来,全市举办招聘活动88场,660余家企业参与,签订就业意向1688人。同时,市妇联通过典型激励放大示范效应,目前,已有10余名女企业家荣获全国、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今年以来,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已评选出最具社会责任女企业家10人、突出贡献女企业家27人、新锐女企业家32人;组织多场交流会、报告会,邀请优秀女企业家走进电视台直播间宣讲创业故事,激发更多女性奋斗热情。
金融支持也是生态构建的关键一环。4月,市妇联联合泰安银行与市女企业家创新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女企业家提供强力资金支持。新泰市妇联举办“巾帼建功 与税同行”共建共促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做好税收服务,积极引导女企业家干事创业。东平县妇联开展“融链固链 益企同行”银企对接会,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打造巾帼铁军
绽放“她经济”光芒
“‘95分计划’让我们意识到,女性领导力不是模仿男性,而是发挥共情力、韧性和精细化管理优势。‘95分计划’为我们补短板、锻长板,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的巾帼铁军。”近期,在山东省妇联“她经济”品牌发布会上,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赵士梅的发言引发共鸣。
岱岳区“女企业家导师团”带动乡村女性创业;新泰市牛玉叶等非遗手工艺领域女企业家巧手织就巾帼风华;肥城市依托“巾帼聚力·企创未来”等活动打造“成长充电站”,助力巾帼企业破浪前行;宁阳县创新“枣乡大姐”直播带岗,促成“家门口”就业;东平县妇联创新实行“轮值会长”模式并以“智驭商海 巾帼领航”为舵,助力巾帼先锋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破浪前行……
如今,“95分计划”这场素质提升工程正形成涟漪效应,激活女性创业创新的“一池春水”。正如市妇联在工作总结中所写:“当每一位女企业家都敢于把‘95分’当作新起点,高质量发展的巾帼篇章就有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