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我国外贸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宋军继来泰调研
“电力医生”上岗,电网健康有“医”靠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岱宗拔群文载道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质效稳步提升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岱宗拔群文载道
——解码“山岳名城”泰安的文化自信样本
■7月12日,人们在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7月12日,工作人员在泰安新闻出版小镇图书仓库内整理书籍。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王念 孙晓辉 萧海川

泰安,因泰山得名,寄寓“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泰山主峰巍峨于泰安之北。登高畅怀,吐纳风云;千年苍松翠柏,见证中华文脉不息品格;山麓大汶口遗址,映现6000年前远古曙光……泰山滋养了瑰丽多姿的文化,淬炼出这座城市勇攀高峰的魄力。

风骨:文脉绵长气象新

泰山之巅,“五岳独尊”朱红摩崖石刻巍然屹立,游客纷至瞻仰。五岳之中,泰山文化根柢深厚,其独尊地位,正源于此。

文明的火种,自史前时期便在泰山脚下萌发。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诗经·齐风》的汶水就是如今贯穿泰安的大汶河。1959年,泰山南延、汶河两岸,考古工作者发掘出造型精美的彩陶盆、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红陶兽形壶等文物,距今约6000年的大汶口遗址的发掘成果,震惊学界。

随后数十载,大汶口遗址出土陶器、玉器、骨雕逾万件,证明其代表海岱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的开端,记录与仰韶、良渚、红山文化的交流。

“它显示了大汶口文化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完整图景,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可信史源。”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说。

泰山之重,在中华文脉中如千钧之鼎。秦代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道尽包容;唐代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尽显雄浑。北宋初年,“泰山学派”勃兴——胡瑗创“苏湖教法”重实学育人,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扬儒家正统,石介以《徂徕集》倡革新文风。三先生苦读砥砺,开理学先河,滋养程颐、朱熹,成就齐鲁“斯文之宗”。

文脉赓续,风骨长存。今日,历史的足音仍回荡城中:岱庙雄踞城央,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建筑群之一,飞檐斗拱间礼乐风华流转千年;东平湖畔戴村坝“运河之心”,引汶入运滋养京杭大运河奔腾至今。

胜景天成的泰山,更有文化的鲜活传承。暮色中,泰安老街泰山皮影非遗传习馆喝彩阵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指尖翻飞、唱腔苍劲,《夸泰山》故事跃然眼前。

泰山皮影戏被誉为泰山文化“活化石”。范正安将动漫、游戏等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让这门600多年的技艺“圈粉”年轻人,还登上20多国舞台。“让皮影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传承。”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始于山,不止于山,泰安以创新淬炼文化新气象。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