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子凝 通讯员 王浩然
凌晨的风中带着几分凉意,4时40分,吕焕玲骑上电动车从家出发,于5时准时到达岱岳区范镇泰东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的蔬菜大棚。
进入蔬菜大棚,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小暑刚过,大棚里的气温更高了。我们都是早上开始采摘,气温升高后就休息,等下午气温降低了再开始采摘。今天温度还行,昨天下的雨管用了。”吕焕玲边采摘黄瓜边招呼记者,“快来看,我们这黄瓜可不一般!”
与传统的黄瓜品种不同,这里种植的黄瓜呈短圆筒型,长度在13厘米左右,果皮翠绿,果实饱满。摘下一根品尝,果肉密实、口感脆甜、香味浓郁。在旁采摘的工人说“有小时候的黄瓜味”。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中农脆玉3号’,是我国首个功能性黄瓜品种。”泰安市岱岳区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岱岳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都说吃黄瓜有助于减肥,主要是因为黄瓜富含丙醇二酸这一成分。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酸,可抑制人体内糖类转化为脂肪。‘中农脆玉3号’黄瓜的丙醇二酸含量为16.40克/千克,是普通黄瓜品种的3至5倍。”
据了解,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圣平团队培育,属于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曾入选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并获2023年度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等荣誉。
为何要引进这一品种?
今年“五一”期间,通过一次偶然的考察机会,岱岳农发集团了解到“中农脆玉3号”黄瓜新品种,由于其成分功能独特,目前在国内少有地区种植,市场前景广阔,当即决定引进试种。
“这棚黄瓜是6月10日种的,6月30日采摘第一批,这个品种的连续坐果能力很强,亩产可达600公斤,现在属于反季节种植,能抢占市场先机,卖出更高的价格。”岱岳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即使按最低收购价格计算,“中农脆玉3号”黄瓜的收益也比普通黄瓜品种高出3至5倍。
上午10点,吕焕玲和同事结束采摘,准备下班。“我们都是附近村的,过来上班很近,收入也不错。”吕焕玲说。
像吕焕玲这样在泰东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务工的村民每天在30余人左右,忙的时候有50余人。
除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中农脆玉3号”还吸引来了种植黄瓜的“老把式”。技术总监杨洪新有着20余年的种植经验,此前在其他蔬菜基地工作,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都不在话下。
“黄瓜属葫芦科,技术和管理上差别不大。”不过,新品种的种植还是有着不小的挑战。夏天昼夜温差小,不容易产生花芽,黄瓜喜凉,高温容易烤坏瓜苗,导致成果率降低。为此,杨洪新和其他技术专家一头扎进棚里,寻找解决方法。
大棚通风口适时开关、安装遮阳网降温、悬挂粘虫板防止虫害、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施肥……物理手段结合生物技术,大大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稳定了品质。
为延长保鲜期,新采摘下的黄瓜要先送入冷库进行预冷处理,保持新鲜的口感,随后再打包装箱进行售卖。
“盛产期一天能采摘1000公斤左右。”杨洪新并不满足于此,“明天技术专家就参加培训回来了,我们还得再想想办法,把成果率稳定住,最好还能再提升一下。”
“我们从范镇流转了900亩土地,目前建了7个大棚,占地10亩左右,预计再建17个大棚,扩大种植面积,争取实现‘中农脆玉3号’黄瓜全年供应。此外,我们还将打造从种苗选育、栽培、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到销售的完整体系,把新品种更好地推向市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让更多人吃到健康、有营养的黄瓜。”岱岳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的种子破土而出,结出眼前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黄瓜,传统种植业的生产图景正在悄然改写,新品种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为群众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同时也为消费者健康饮食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