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千帆极轨01组卫星由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千帆极轨01组卫星是我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星,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低轨卫星是指在距离地表200公里至2000公里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我国的“千帆星座”也称“G60星链”,是面向普通大众通信需求建设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千帆星座”采用多层、多轨道、分阶段实施的星座设计。按照规划,到2030年年底,“千帆星座”最终将打造超过1万颗的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网。
这些低轨卫星具有较强的抗毁性、低传输延时性和低功耗链路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目前,传统的陆地移动通信服务仅覆盖不足6%的地表面积,受固有特性限制,要实现陆地基站全面铺设成本过高,短期范围内基本只能保障城市覆盖,而低轨卫星星座发射成本较低,可以全球覆盖,实现对偏远区域、海洋等的网络补充。星地互联网配合,将大大提升通信效率,开启万物互联的时代。
目前,在近地轨道上,空间轨道资源和无线电频率资源有限。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频率归全人类所有,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所有的卫星运营商想要在空间中使用某段频率,都需要向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申请。我国积极布局低轨宽带星座,早在“十三五”期间,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为首的央企就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时至今日,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低轨卫星数量总数已达5.13万颗。
千帆极轨01组卫星首次实现了我国平板式卫星“一箭18星”的堆叠发射。它可以大幅节约空间,以实现火箭运载能力的充分利用,支撑高频率、大批量卫星的常态化发射。为满足低轨互联网卫星大规模发射需求,我国自主研发建成了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在平板卫星的堆叠发射过程中,从结构设计到单机设计,采用了全数字化的方法;生产环节也采用数字化自动化测试方法,大大提升研制效率。目前,“千帆星座”生产线已具备年产300颗以上卫星的能力,未来将可支持“1箭36星”发射,满足更大规模星座快速组网密集发射需求。
通过积极部署,持续推进本国低轨卫星星座计划,我国将传统航天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拓展融合,助力实现万物互联,开启未来通信新篇章。(来源:泰安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