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子凝 通讯员 靳菲菲
岱岳区范镇田庄村地处泰莱路南侧、瀛汶河西岸,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丰富的水土资源,发展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然而,村内一处位于黄金地段的闲置院落却显得格外突兀,该院落因长期荒置而杂草丛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包袱”。
如何盘活“沉睡”的资产,成为田庄村“两委”亟待破解的难题。
民声是改善民生的“风向标”。田庄村“两委”通过入户走访、征集民意,形成将闲置院落改建为沿街门头房的议题初稿,后经反复研讨修订,将议题提交“为民协商”议事会审议。
“为民协商”议事会上,田庄村党支部书记、议事会主任朱振介绍了议题背景、目的和前期调研情况,详细阐述了改造方案。随后,参会人员围绕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政协委员冯丽萍认真梳理村民建议,综合区位优势与市场缺口,提出门头房改造方案,一方面,田庄村位于范镇交通要道,人流量较大,具备商业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周边商铺资源稀缺,改建门头房既能填补市场空白,又能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
经多轮协商,参会人员最终达成共识,由村“两委”自筹资金,规划建设总面积322.56平方米的8间商铺,建设周期3个月,建成后采用“村集体自主运营+商户租赁”模式运营。为确保工程品质,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施工与监理单位,由村“两委”成立专项监督小组,每日巡查工地,严控质量与进度。项目竣工后,由村“两委”进行招商,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
通过“为民协商”,田庄村推动闲置院落改造沿街门头房项目顺利落地,目前工程已完成主体框架建设,后续施工正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田庄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更为村集体经济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协商过程中,村“两委”始终尊重村民意见建议,既获得了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村民归属感。
田庄村将在紧盯工程进度、严把施工质量,确保门头房项目早日投用的同时,持续深化“为民协商”工作机制,将协商场景拓展至产业升级、文化建设等领域,让“为民协商”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