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通讯员 纪宗玉 马园臻 梁芳
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是泰安首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肥城市建设“产业大脑”作为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资源调配平台,形成数据共享和协同机制。在近日公布的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名单中,肥城市新材料(电池电极)“产业大脑”成功入选。
“我们利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大脑’建立包括产业链图谱、运行分析、风险预警、亩均效益、生产安全等八大应用场景在内的产业运行监测体系,全面分析、研判和预警产业发展形势,更快响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鹿焕生说。
据介绍,“产业大脑”接入瑞福锂业、丰融新材料等32家上下游企业数据资源,通过全产业主数据标准机制,有效帮助链上企业协同研发周期缩短30%,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提升20%。
位于肥城高新区的山东征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控云脑系统”,该系统日前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拟认定名单,是泰安唯一。“该系统致力于构建新一代智能制造基础设施,重点突破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机床健康预测、生产动态调度、数字孪生优化和供应链协同五大核心技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征介绍,数控云脑系统能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设备综合利用率突破85%,产品不良率降低40%。
制造业数智转型,肥城企业有担当,政府更有作为。2023年投资2300万元升级打造的肥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省级试点,搭建“体验式全流程一站式”“一企一策”服务平台,目前,该中心正在升级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模块。“我们作为肥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运营团队的参与者,除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资源、算力要素资源及数据要素资源外,还将提供经验建议、专家咨询、组合方案设计和陪跑支持等。”王征说。
肥城传统产业占比大,数智升级产业势在必行。2019年,肥城市政府携手华为公司与本土民营企业征途科技公司,建立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目前,该中心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融入大模型、人工智能服务,构建起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生态。
目前,肥城市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人工智能为核、工业互联网为脉”,构建“DeepSeek智能引擎+鲲鹏算力底座”双轮驱动平台,形成覆盖“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生态协同—价值创造”全链条赋能体系。通过AI大模型与产业资源融合搭建转型平台,聚力推动企业升级和产业突破。
在政府主导下,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发“石特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实施智慧烧结、“一键炼钢”等“智改数转”项目280个,综合生产效率提升68%,铁钢材焦产线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100%。
“公司建成的零碳智慧管控中心,对20余套复杂业务系统进行深度整合,每分钟可生成、监测48万个核心数据。”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航说。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列入工信部2024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石横特钢AI智能配煤系统让焦炭质量预测准确率超98%,年节省煤炭成本超1500万元;泰鹏环保生产效率提升23%,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18%;农大肥业智慧物流使库存周转率提升2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肥城依托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平台,累计帮助52家企业布局工业互联网项目,助力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至40%;累计推动实施115个工业技改项目,336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为畅通产业渠道,肥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搭建精准对接平台,自主开发的全国首个产业协同供需对接“随手查”小程序成为企业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可免费发布供需信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促进了市内企业互配互采,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Deepseek技术的嵌入,能够对市场趋势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帮助企业提前调整生产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模式,实现协同发展。
打造标杆,创新模式。目前,肥城已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示范体系,培育多个行业标杆。石横特钢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智能配煤系统成行业标杆;泰西水泥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泰鹏智能家居、金塔酒精入选国家融合发展试点。肥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获省级首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试点、全国唯一国家级边缘数据中心认定。
“智慧大脑”赋能“智慧制造”。近日,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名单,肥城43家企业成功入选。截至目前,肥城市已累计培育123家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占比达泰安总数的29.7%。
“肥城充分运用数字底座,推广‘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模式,加快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步伐,年内将实施100个数字化转型项目。”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