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杨洪涛会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一行
优化办事流程 提升服务效能
市救助管理站搭起“安全网”
泰山景区迎今年第400万名游客
大豆玉米“搭档”种 杂草防治有高招
“双大脑”解析“慧制造”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多措并举保供电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高温下的特殊群体
市救助管理站搭起“安全网”

 

本报7月8日讯(记者 杨文洁)连日来,我市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达39℃,酷暑难耐。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市救助管理站迅速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及时救助滞留人员,用行动诠释城市温度。

7月3日,巡查人员通过监控发现某公园内有一名男子(张某)连续多日露宿,立即前往现场查看。经沟通了解到,张某因务工无着落而滞留当地,连日高温已导致其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工作人员迅速将其接回救助站,为其提供防暑降温等服务,并安排临时住宿。同时协助张某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市救助管理站采取“科技+人力”双轨巡查模式。通过大数据视频监控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对全市城区桥梁涵洞、废弃房屋、车站等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云巡查”,确保及时发现滞留人员。同时,市救助管理站组建3支巡查小组,每日早、中、晚3次开展全天候拉网式街面排查,对愿意接受救助的,为其提供返乡车票、食品、衣物等;对不愿意进站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为他们发放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证每位流浪乞讨人员都能得到救助。

市救助管理站多措并举,为站内备齐了凉席、风扇、绿豆汤、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资,为受助人员打造“避暑港湾”。同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充分做好安全保障和卫生防疫管理,并设置了专门的防暑休息区,配备护理人员值班,为有需要的受助人员提供量血压、发放藿香正气水等服务,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保障受助人员安全舒适度夏。

为构建多元共治的救助网络,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与社区网格员、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群体建立“爱心联络员”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救助知识的培训,打造了一张覆盖全市的精细化救助信息网。市救助管理站还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发现即救助”理念,发布通俗易懂的救助知识短视频,开展“救助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走进救助站了解工作流程,鼓励市民主动提供线索,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

市救助管理站将持续坚守一线,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共同关注高温下的特殊群体,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用点滴善意织就城市安全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