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把‘心灵家园’打造成孩子们喜欢的另一个家”
6年的下乡送教,让蒋相淼意识到,知识之外,这些被生活重压的孩子内心渴望着一片更广阔的晴空。于是,“心灵家园”悄然诞生,成为许多孤困儿童倾诉心事、汲取温暖的港湾。
“随着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越来越完善,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和精神上的引导。”经过再三考虑,蒋相淼和妻子决定,在自己家里给孩子们打造“心灵课堂”。2023年1月,“心灵家园”正式启用。
走进蒋相淼的家,南侧的一间屋子是他和妻子自费打造的“心理沙盘室”。房间不大却布置得格外温馨,两个标准沙柜和琳琅满目的沙具陈列其中。而院子北侧是一栋二层小楼,一楼是夫妇俩的生活起居空间,二楼则是孩子们的活动区域。这里有乒乓球台、各类图书及理化生实验器具。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良庄镇及附近村镇的孤困儿童就会来这里读书、做实验、参加各项活动。
“我们带着孩子们学习,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做游戏。”蒋相淼的妻子杨金霞也是一名有着34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夫妇俩共同经营着这个空间有限却广受孩子们喜欢的“心灵家园”。在这里,许多孤困儿童及其家庭寻找到了生活的微光。
“慧慧(化名)年幼时母亲去世,她跟随父亲生活。我们第一次见到她时,发现她不愿意和外人交流。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定期让她来‘心灵家园’做沙盘游戏,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杨金霞说,那些看似简单的沙具、沙子和一方沙盘,成了她无声却最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这里,慧慧感受到了真诚的陪伴和引导。这种沙盘游戏、小伙伴互动和心理辅导的深度结合,使慧慧出现了奇妙的变化。慢慢地,慧慧没了刚开始的害羞和紧张,在她眼里能看到更多自信的光,在她脸上能看到更多自信的笑容。
“在‘心灵家园’里,类似慧慧这种情况的孩子还有不少。强强(化名)兄弟俩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常年在外,俩孩子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假期到了,想继续让这俩孩子来‘心灵家园’。”7月3日,记者跟随蒋相淼来到强强家,屋子里没有像样的家具,略显空荡,墙上贴满的奖状格外显眼。看到蒋老师来了,俩孩子跑了过来,依偎在蒋相淼身旁。蒋相淼和强强的奶奶交流着。“我年龄大了,孩子的学习我不懂,就麻烦你们了。”孩子的奶奶说。了解了孩子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蒋相淼这才放心。“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应该去呵护,去关心,去理解。”蒋相淼说,“我要把‘心灵家园’打造成孩子们喜欢的另一个家。”两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孤困儿童来到“心灵家园”,只要孩子愿意来,这里永远为他们敞开大门。
“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一团火簇拥另一团火。在蒋相淼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孤困儿童,并伸出援手。
程合峰,蒋相淼昔日的学生,了解到蒋老师下乡送教的故事后,当即给宏宏姐弟俩捐赠了价值千元的图书。“蒋老师所做的这一切,让我非常佩服,在他的感染下,我也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希望这些微小的帮助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和温暖,更有勇气去追逐梦想。”谈及蒋相淼坚持志愿服务的故事,程合峰如是说。
张城玮也是蒋相淼曾经的学生。今年高考结束后,他便常来“心灵家园”提供志愿服务。“初中时,听到蒋老师讲他志愿服务的故事我就会很感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几次活动。”张城玮说,“我刚开始做志愿者的时候,想法挺简单的。后来一次次走进孩子们的家门,真正走到他们身边,看到他们冲你笑,眼睛亮亮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当志愿者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蒋相淼的感染下,更多像程合峰、张城玮一样的学生从课堂上的聆听者,变为践行善举的行动者。
“蒋老师34年坚守教学一线,直到现在还担任着我们学校六年级(3)班的班主任,每天早上六点多到校,晚上看着孩子们下晚自习才离校,在课余时间还得去下乡送教。他这种发光发热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良庄镇第二中学校长薛国伟说。蒋相淼曾荣获多项荣誉,既是区级先进班主任,也是深受认可的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但他内心深处珍视的荣誉,还有“优秀志愿者”这个称号。
蒋相淼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中写道: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继续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我要继续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绝望!
“水杯自带、费用自付、风险自担,很多人问我做志愿服务图啥?刚开始,我真想不明白,但在跟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看着孩子们天天进步,是一件幸福的事。”蒋相淼说,“正是这股劲儿,推着我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