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耀文 刘影
今年以来,安临站镇将项目建设作为全镇五大重点工作之首,加快构建建安制造产业园、工业集聚区“一园一区”发展格局,坚定信心、招大引强,推动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同时,该镇引导企业在产品引领市场、技术革新市场、品牌影响市场、管理赢得市场等方面全面升级,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老树发新枝
技改升级 传统产业逆势突围
在肥城华博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新上的5条土工布、三维植被网生产线整齐排列,在工人的专注操作下,一卷卷强度高、耐腐蚀、延伸性好的高品质土工布从生产线缓缓产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产品。我们将持续深化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不断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负责人蔡吉帅表示。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型土工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建筑等领域。“今年,我们已拆除了旧厂房,新建一座76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拆除的是旧厂房,重构的是产业竞争力。”该公司生产经理范维栋介绍,新建厂房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即将引进日发集团无纺针刺土工布生产线,助力实现9米幅宽内的个性化定制生产,这意味着企业可根据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等场景需求,精准提供差异化产品,打破传统土工布“规格固定、低端同质”的市场困局。技术赋能下,单台(套)设备年产能增加8000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不仅激活企业内生动力,还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华博新材料与路建、建辉等5家土工材料企业构建起技术共享、产能互补的产业生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升级”的跨越。同时,传统产业通过“定制化智造”实现破局,生动诠释了以产品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逻辑。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肥城银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车间内,10条智能化箱型钢结构生产线开足马力,50余台(套)智能设备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联动,实现原材料上料等全链条自动化管理,产能提升30%,产品合格率高达99.8%。“面对行业变革,唯有主动求变、加速转型,方能抢占发展先机。”该公司总经理张庆祥表示。下一步,企业计划新征1.67公顷土地,新建1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生产车间与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依托模块化生产理念与前沿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与精度,预计产能提升40%以上。研发中心将聚焦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技术攻关,汇聚人才,开发核心产品,推动企业向建筑行业高端领域加速迈进。
安临站镇以传统产业焕新为破题“密钥”,将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辖区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塑竞争优势、夯实发展根基。
沃土育新质
筑巢引凤 工业集聚区蓄势发力
在安临站镇工业集聚区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项目专班人员现场协调推进清障工作。该镇在建安制造产业园南面全新规划占地26.67公顷的工业集聚区,积极构建“一园一区”发展格局,为承接高端产业项目、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广阔空间。
该镇以乡情为媒,吸引本地在外人才携技术、资金返乡创业,同步构建从项目洽谈、审批代办到投产运营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家乡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工作人员积极对接需求,帮我们跑腿代办手续,优越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山东菲勒森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广兴感慨道。
作为入驻集聚区的“头雁”项目,菲勒森一期占地3.33公顷,计划建设2万平方米现代化高标准车间、1.5万平方米智能仓储区和7000平方米生活办公研发区,设置10条自动化冲压焊接生产线、100余台智能设备,将实现汽车水箱、冷凝器等核心部件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此外,企业锚定“链主”定位,计划向上游延伸布局原材料研发,与本地企业共建研发、生产、应用闭环产业链,同步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吸引模具制造、表面处理等配套企业入驻。
“一个龙头企业就是一个磁场,一条完整产业链就是一个生态。”安临站镇人大主席倪冬梅表示,菲勒森项目不仅能直接带动300余人就业,还将通过技术溢出、产业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发展蕴新机
擂鼓催征 重点项目加速建设
在建安制造产业园内,新能源储能模组PACK智能制造项目进展火热。“地基夯实施工已接近尾声,我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年底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7.8公顷,建成后将拥有4个高标准生产车间和3条PACK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亿元,税收3500万元,带动50人就业。
“我们坚持储备、培育、提升三措并举狠抓项目建设,内外联动推进招商引资与企业培育。今年以来,13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29.8亿元。通过遴选招引高科技、高投资、高收益的优质项目,持续做优做强‘一园一区’,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安临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军表示。
泰安市金种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邻空地上,测量人员拿着仪器来回穿梭,为即将开工的新项目勘界。“我们计划新征1.67公顷土地,建设8000平方米智能仓储、科研办公及展厅,引进两条国内最先进的种子现代化智能加工线。”该公司负责人李勇展开设计图纸,充满期待地说,“项目投资860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每年2万吨左右粮食种子全智能化加工生产,还将培育国家级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该公司种子研发及智能加工项目投产后,从选种、育种到加工、仓储,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将大幅提高种子质量与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装上“科技引擎”,成为泰安市生产能力最大的粮食育种、繁殖和推广一体化企业。
从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到工业集聚区“沃土育新质”,再到重点项目“发展蕴新机”,安临站镇以项目建设为“强引擎”,重塑产业格局。对于下一步发展,安临站镇党委书记聂兵在该镇企业家座谈会上说:“要亲清统一、擂鼓催征,逆势突围、再创辉煌,以饱满精神、昂扬姿态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行业市场竞争大、技术革新难度大、产品细分挑战大等一系列难题,保持定力,瞄准‘打造百年企业、产品引领市场、擦亮金字招牌’目标,砥砺前行、擘画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