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日讯(通讯员 徐加臣 龚秀珍)近日,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创新安全教育模式,组织开展了“家校社行”协同防溺水教育与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以及消防、医疗等行业专业救援力量等资源,构筑坚实、立体、多元的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线。
学校高度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电子屏、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载体和形式,高频次、全方位宣传防溺水“六不一会”核心要求,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浓厚氛围。课程设置方面,在安全教育课基础上,学校增设了防溺水专题课程模块,系统讲解溺水成因、危险水域识别、自救互救技能等内容。同时,学校积极向家长普及防溺水知识,发放了《防溺水安全承诺书(家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家长会,深入剖析溺水事故案例,引导家长切实承担起孩子离校后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学校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物业等力量,加强对辖区内危险水域的常态化巡查,重点检查安全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完好、防护设施(如围栏)是否牢固、救生设备(如救生圈、绳索)是否配备到位。其间,学校特邀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岱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士开展实地应急救援演练,向师生传授科学的施救方法,以及“黄金救援4分钟”的重要性。
此次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家校社行”四位一体协同防溺水教育与实践活动,将安全防线前置到家庭、延伸到社区、赋能于专业,形成了目标一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行动协同的强大合力。未来,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深化“家校社行”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让安全意识的种子深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让守护生命的力量汇聚在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