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 李娟 张晓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对文化使命认识的不断深入,更是党对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前进目标和奋斗方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为未来文化建设指明了7个着力的具体要求,并且明确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完成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我们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来推进。
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而生成的对于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兴,而是指向了更为深刻的文化与文明的复兴。
历史证明,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始终绵延不绝,饱经沧桑而经久不衰,这确实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如今强调文化自信的底气,更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因此,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才能够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我们才不会盲从于各种教条,也不会照搬国外理论。而是能够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以更为理性平和的心态,不断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此,才能完成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党的文化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守正创新,鲜明提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守正创新的前提就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守正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牢牢把握“两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之一,就是通过“两个结合”,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5000年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打通了作为魂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所创造的伟大文明,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地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生命,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全新飞跃,不断保持理论的鲜活度和生命力,真正掌握思想和文化的主动,去完成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站稳人民立场,深刻把握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努力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要观照人民生活,如实记录人民奋斗奋进的精彩华章,发挥文艺感召人鼓舞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点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让文化产品既有商品属性、经济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
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这是理念,更是行动。”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我们从来不用单一文化去替代多元文化,而是始终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以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的认同,超越了地缘、血缘和宗教,因此,中华文明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5个突出特性。
新时代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方面,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推动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另一方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打破一切形式的文化隔阂和文化壁垒,坚定不移地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广泛吸收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将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以此才能完成新时代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