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日讯(记者 刘明荟)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扶持机制,加强政策供给,优化服务措施,强化分型分类培育,有效促进了全市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政策供给,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个部门单位建立泰安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会商机制,及时研究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起草《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降低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支持、创优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促进转型升级、加强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推出25条具体措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该局先后被省市场监管局确定为个体工商户活跃度分析研究工作试点单位、培育市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揭榜挂帅”单位。
深化职能服务,帮扶成效进一步显现。市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宣传活动135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覆盖3205人次。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分型分类和“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名单,累计提供“齐鲁富民贷”“退役军人创业扶持贷款”等专项信贷产品142个。同时,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咨询5712人次。
分型分类帮扶,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市场监管局制定《泰安市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全市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数据库和个体工商户活跃度监测平台,实施工作机制协同化、数据整理系统化、名单推荐标准化、帮扶活动精准化的“四化”工作法,对个体工商户实行梯次帮扶培育,全市县级“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总数达392户。加大个转企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做好个体工商户转前、转中、转后的保障服务,助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2024年,全市2788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强化宣传培训,发展氛围进一步优化。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在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印发宣传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宣传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联合多个部门单位举办“认真落实26项扶持举措、激发个体工商户创新创业”新闻发布会。与多个部门单位共同举办“党建惠企、政策直达”个体工商户培训班。联合泰安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宣传创业典型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