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岱岳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育出品质“金招牌”
坚守“红线”“底线”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全力做好防汛防溺水工作
美德信用“融”出乡村新景
聚智汇力共商信治良策
用好协商机制 荒地变成公园
强基固本提质效 凝心聚力促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前镇
坚守“红线”“底线”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记者 冯子凝

绿树蓝天映入水面,微风拂过,林涛阵阵,鸟鸣声声,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黄前镇肩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筑牢生态“底线”,以项目为引擎助推经济腾飞,用民生温度勾勒出幸福生活新画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压实“底线”

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一湖碧水,两岸青山。黄前镇地处泰山主峰东部,山林面积73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森林防火是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一共有5个道口,我每天巡逻五六次,防止游客带火种进山。”黄前镇护林员徐如森介绍,由于地形复杂,很多防火岗位设置在深山里,他与妻子王召珍已驻守防火岗6年。

像徐如森、王召珍夫妇这样的护林员在黄前镇还有53名。该镇着力构建“镇-管区-村-网格”四级管理体系,通过“护林员+村级防火员+公益岗”的配置,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森林防火工作迈入智能化新阶段。通过科技赋能,黄前镇构建起“三级责任+智慧防控+立体矩阵”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该镇防火中队实行6时至8时、17时至19时错时巡查方式,配备天眼护山系统,实现重点林区24小时全覆盖监测。

黄前水库是泰安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其生态环境关乎万千市民的饮水安全。此前,水库周边存在污染企业、养殖户、石材厂、岸边饭店等,黄前镇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整治,关停沿岸污染企业2家、养殖户208户、石材厂及饭店43处,从源头切断污染输入链条。

拆除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是第一个搬迁的企业,搬迁历时半年,这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损失。“搬迁以后,各级政府围绕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新厂建设、员工招聘、恢复生产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我们通过新产品研发,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产值已超搬迁前水平。”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刚表示,公司将筹建汉麻文化产业园和汉麻博物馆,积极发展工业旅游,让公司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为王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省、市重点项目济枣铁路(泰安段)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火热景象。济枣铁路北起济南枢纽,向南经泰安、济宁,止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正线线路长268.48公里,其中泰安段全长64.9公里,项目将为泰安新增两个高铁站——泰安东站和宁阳东站。

黄前镇围绕全镇发展大局,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确保了济枣高铁3个隧道口先行用地开工,目前已完成济枣高铁征收红线内用地10.4公顷,项目涉及需拆除的房屋共97处,其中木口峪村5处、北麻塔村12处、宋家庄村80处,目前已与户下签署房屋拆迁安置协议87处。济枣高铁征迁指挥部多方协调筹资350万元用于先行用地的开工建设,在木口峪村杏花峪隧道斜井已掘进660米,在北麻塔村杏花峪隧道出口已掘进309米,在宋家庄村安子岭隧道进口已掘进176米。

蜜三刀、蜜麻条、八色果子……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兴华食品厂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传统糕点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丰富、口味多样,但此前销售渠道局限于本地,品牌影响力较弱,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工厂主要生产传统的中式老糕点,生产工艺采取传统手工艺,入选泰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寻找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机会与渠道。”兴华食品厂相关负责人王叶说。

得知企业需求后,黄前镇企业服务专员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借助“泰好品”“岳来香”等平台,拓宽企业产品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精准触达区域消费群体,助力优质产品“出圈”,实现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的双提升。

目前,黄前镇共有67名企业服务专员服务于全镇385家企业。为确保企业服务工作高效精准开展,该镇建立完善的“需求收集、分析研判、问题解决、跟踪问效”长效闭环服务机制,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强化服务引领、增强政策供给,最大限度便民利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民生为笔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5月21日清晨,一名71岁的患者突感胸闷伴轻度心慌,家属立即将其送至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前院区(黄前镇卫生院)。接诊医生问诊后,急诊团队立即启动胸痛救治单元绿色通道,5分钟内为该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接诊医师诊断其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随即联系总院区胸痛中心进行转运。

7时58分,救护车出发,医护全程监护;8时17分,患者抵达总院区胸痛中心进行手术。这场极速转运,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去年以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黄前院区(黄前镇卫生院)对院容院貌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改善、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和就医环境。目前,该院区有总院区长期派驻专家5名,涵盖管理、内科、急诊、骨科及护理等专业,定期坐诊查房专家3名,为群众提供更及时、安全的院前急救服务,让更多患者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时近中午,大北岭村“幸福食堂”内十分热闹,前来用餐的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利用“餐前一刻钟”,该村“两委”主动当起理论宣传员,让党的声音传进群众心里,并鼓励用餐的老年人给村里工作提意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自治,有力促进了乡村治理和为老服务同受益、双提升。

昔日的李子峪村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村庄发展滞后,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强基、产业赋能”发展思路,用好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两个组织,变土地承包“一锤子买卖”为集约管理,统一运营306.67公顷板栗园,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在社会治理方面,该村构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将46名党员嵌入8个治理网格,2024年累计解决道路修缮、灌溉渠整修等民生诉求23件;建立“峪里乡亲”说事平台,通过“村民提、小组议、代表决、大家评”四步工作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起。

“黄前镇的发展,根在生态、魂在实干。”黄前镇党委书记袁滕表示,“我们守着7333.33公顷山林、76%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家底,既要像护林员徐如森夫妇那样扎根一线守好防火底线,也要让搬迁企业在转型中焕发新生、闯出新路。乡村振兴没有旁观者,不管是济枣铁路掘进的每一米隧道、企业服务专员跑出来的闭环服务,还是‘幸福食堂’里老人唠出的治理点子、板栗园里结出的集体增收成果,都是为了让百姓日子更暖、村子更有奔头、群众竖起大拇指,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初心和劲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