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日讯(记者 杨文洁)近期,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推动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健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着力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力优化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着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六个着力”的具体举措,持续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
着力推动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我市立足于就业优先,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促进财政、产业、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强化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推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着力健全完善就业支持政策。我市立足于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深化拓展“登高望远 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系列引才活动,逐步扩大高校引才工作站和泰安引才使者规模;探索构建“1+15”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体系,推广建设青年乐业驿站,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全链条服务;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各类群体到乡村就业创业;创新“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培养使用模式,加大“兵支书”等培育力度;推广“妈妈岗”就业模式,加强“家门口”就业服务网点建设。同时,我市不断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
着力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我市立足于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泰山”行动,加大“泰岗贷”助企稳岗扩岗力度;探索建立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释放担保基金效益;举办“创业导师泰安行”“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营”等服务活动,探索设立创业服务驿站,助力各类人才成功创业。此外,我市还探索建立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构建“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
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市立足于提升劳动者素质,开展“技能兴泰”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探索建立新职业新业态培训目录,开展无人机操作、电子商务、数据标注等新职业培训;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探索组建技工教育联盟,促进技工院校、企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融合发展;围绕重点产业举办专项技能大赛,增强职业技能竞赛带动就业作用。
着力优化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我市立足于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把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深化“社区微业·乐业泰山”行动,融合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便民生活圈”;培育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建设一批就业友好型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泰安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建立企业、高校和人力资源机构三方融合发展服务模式;培树一批在促进就业、招才引智方面作用突出的人力资源机构,打响“泰山伯乐”品牌;探索建设市级“数智就业”服务区,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开展“人工智能+就业”行动,建立求职招聘精准对接平台,拓展AI实景体验等创新应用场景。
着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我市立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劳动者收入增长机制,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持续开展“暖‘新’行动”,保障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同时,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建立风险捕捉、重大事项报告和失业风险应急联合处置机制,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我市将认真抓好《实施意见》推进落实工作,结合实际细化落实方案,稳步推动任务落实,合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