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好入警“第一课” 走好履职“第一步”
肥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举办党建共建共联活动
提升仲裁服务保障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泰安消防举行“战斗精神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并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破立并举 书写破产审理新篇章
暑假迎来学车潮 安全宣传进驾校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山区人民法院
破立并举 书写破产审理新篇章

 

□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石兆慧

近年来,泰山区人民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依法履行破产审判职责,坚持用司法力量守护企业生命线,护航企业转型升级。

执破融合

促“僵尸企业”快速出清

泰山区人民法院在执行泰安某设备制造公司时,发现该企业早已停止经营,作为被执行人涉案近40件,涉案标的近5000万元,严重资不抵债,已成“僵尸企业”。另外,该企业欠付169名职工工资230余万元,欠缴职工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等共计1100余万元,因此产生多起纠纷。

针对此情况,泰山区人民法院组织执行局与民二庭破产审判团队进行分析研判,走访企业员工,积极寻找答案。经全面论证分析后,该法院决定采取执转破方式对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利用执破融合的系统性、协同性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执行局将该企业执行案件及财产情况进行梳理,快速移交破产审判团队。破产清算立案后,团队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用时6个月便终结破产程序。职工关注的社保缴费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切实做到消未起之患,促稳定和谐。

破产重整

助“生病企业”蝶变重生

泰安某公司是一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司,受新旧动能转换及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资产负债率达198.28%。身负重任又债务累累,如何高效救治成为关键所在。

“进入破产程序不是目的,帮助企业脱困、促经济保民生才是目标。”泰山区人民法院院长张林表示。考虑到该公司生产设施较为完好,职工均在岗,且肩负经济发展及民生保障问题,该法院及时启动“诊断识别”机制,根据案件特点及企业经营情况发掘企业重整价值与可能性,分别与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会诊企业重整“疑难杂症”。进入重整程序后,经过前期周密准备,重整顺利推进,最终引入投资方对该企业进行重整。签署投资协议后,管理人制作了重整计划草案,债权人一次性对债权核查报告进行确认,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从预重整到重整的过渡、衔接、制定计划、执行完毕,泰山区人民法院助力受困企业焕发新机。

“府院联动”

助“老牌企业”老树生新

某集团公司系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先后获多项行业大奖。后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陷入严重债务危机。企业不论是“进”是“退”,都涉及众多利益主体。泰山区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思维将问题引入法治轨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审理、部门协助的“府院联动”大格局成为破题之选。

因该集团及其10余家关联企业之间法人人格高度混同,泰山区人民法院裁定对这15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重整。针对集团涉数百个案件、被多家法院查封的情况,泰山区人民法院创新工作方式,对接国土、银行、工商等部门,通过一个裁定解除所有相关财产的查封。15套房产、1291.88亩土地等被查封资产得以快速解封和处置。最终,该破产重整案件从正式立案到终结程序仅用时3个月,有效化解债务,盘活了存量资产,稳定了上千人的就业岗位,让企业成功实现涅槃重生。

破产清算

让“历史遗留”不再成问题

某实业集团公司在泰安市区开发建设两个项目,2014年建设完成并交付业主。后债务问题显现,两个项目的土地及房产被多家法院查封,导致业主无法办证,问题遗留多年难以解决。

受理该案后,泰山区人民法院通过提前研判企业资产状况,排查预估财产处置等方面风险,组织干警走访业主,全面了解诉求,对房屋登记测绘、维修基金缴纳等业主十分关心的问题反复协商,并制定应对处置预案,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同时,该法院积极做好破产审判工作“后半篇文章”,联系各相关法院将两个项目被查封的土地房产解封,协调土地抵押权人解除抵押,排除办证障碍。经过细致严谨的工作,泰山区人民法院依法终结某实业集团破产清算程序,全额清偿职工债权,收回税款,解决了2000余户业主办证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