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宁 整理
入党那天,泰山的巍峨与党旗的鲜红在我心底烙下了滚烫的印记,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青春赴使命,让这枚党徽照亮我的人生长河。
我是泰山学院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班里担任班长,也是学校宣传团队里扛摄像机的那个人。在大学的两年时间里,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自己对拍摄的热爱,用镜头记录着每一个精彩、滚烫的瞬间,学习泰山挑山工,踩实登向山顶的每一步。
大一下学期,我参与了一个学校拍摄党日活动的任务,镜头对准的是一位每周义务为考研学生辅导的老党员。采访时,他笑着对我们说:“共产党员就是群众的铺路石。”窗外泰山的轮廓和“厚德博学”的校训正好叠在他的身影后,我的内心似乎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拿着摄像机的手有些颤抖。原来“信仰”二字可以如此具体,具体得像他对考研学生的无私奉献,又像他书桌上那本书角微微卷边的《共产党宣言》。当晚,我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上又添了一行: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不需要站在光里,但永远能给人撑一把伞,如泰山挑夫,以坚韧为笔,书写服务的诗行。
为还原泰西抗日根据地历史、制作相关视频,我与同学一起重走革命路线。陆房突围战遗址的山风拂过纪念碑前的松柏,此情此景下,我调整光圈的手突然沉重——这不再只是技术操作,而是与历史对话的庄严,我希望能用镜头传递红色故事,让更多青年触摸信仰的温度。
今年6月10日,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站在党旗下光荣宣誓的那一刻,我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那天,阳光洒在党员徽章上,去年在泰山之巅拍摄日出的画面突然浮现——为捕捉第一缕曙光,我们在寒风里等待4个小时。入党亦是如此,从递交申请书到成为预备党员,500多个日夜的坚守,都只因心中的信仰与希望。
如今,路过党支部会议室,望见党旗,最初的誓言仍在耳畔回响。我想对入党那天的自己说:“感谢你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一名党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攀登起点。希望你今后把信仰化作向上的每一步,在时代山峦间,走出属于党员的担当,用镜头、用行动,续写青春与党同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