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婷 陈思 整理
小时候,我喜欢听英雄人物故事,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也在心里埋下了“一心向党”的种子。
2000年,我在外经商,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一家在外经商,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我这心里始终惦记着村里的发展,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为村里做些事情。
2014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东平县梯门镇东瓦庄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全村468户1780人,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一年两季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低下,村民收入微薄,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进城打工,曾经热闹的村庄逐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如何解决增收问题,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我的心头的大事。
2017年,我积极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呼声,集思广益探求发展之路。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最终确定了发展果蔬大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方向。然而,村民对发展充满了顾虑:建大棚投资多,万一赔了怎么办?关键时刻,我有了主意:“我种棚让大家看看这是不是个好出路!”我拿出家里的积蓄建起了大棚,带头种了哈密瓜和螺丝椒,建成了果蔬健康生态产业园。
后来,村民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纷纷跟种,形成了党建引领、书记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东瓦庄村,早已今非昔比。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每个大棚的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村集体每年也能有三四百万元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返乡,在家门口承包大棚、发展产业,实现了农村与返乡群众的“双向奔赴”。东瓦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举甩掉了“落后村”的帽子。东瓦庄村种的瓜更是打进了北京、上海等大市场,供不应求,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看着村里越来越好,我很欣慰。
又是一年党的生日,我想对自己说,入党不是为脸上有光,是要肩上扛事。这些年来,我始终记着这句话,把党章上的文字变成脚下的泥土——帮困难村民建果园、引进蔬菜大棚。群众说:“看到党徽心里就踏实”,这就是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