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战地日记里的赤诚誓言
微光成炬照前路 初心如磐向未来
让泰山见证信仰与初心
党旗飘扬处初心从未改
55年党龄忆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 带头冲锋在前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美援越老兵赵兴刚:
战地日记里的赤诚誓言

赵兴刚翻看曾经写的战地日记。记者 李皓若 摄
 

□记者 李皓若 整理

编 者 按

当镰刀锤头的光芒映亮入党志愿书的扉页,当握拳宣誓的滚烫誓词穿透岁月尘埃,每个党员的人生都被刻下一道特殊的“精神坐标”——那是政治生命的原点,是信仰觉醒的瞬间,更是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锚点。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本报推出“初心刻度”报道,以“刻度”为喻,采访了不同时代、不同行业党员,追溯他们的入党记忆。透过这些带着体温的记忆碎片,触摸初心的质地,感受使命的重量,以微观视角折射党的精神传承,唤醒红色记忆,强化党组织凝聚力与感召力,激励后来者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最幸福的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心甘情愿。就是粉身碎骨,也赤胆忠心,永不变。”翻开50多年前的日记,字迹依然清晰。1966年8月29日,20岁的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拳头攥得发紧,心中仿佛燃起一团火。

年轻时的我,一入伍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班长拍着我肩膀说:“党员是要冲在最前面的。”我用力点头。那些日子,我和战友摸爬滚打,刻苦训练,我还在别人休息时给自己加练,成了班里的尖子兵。

1966年深秋,部队开拔的命令来得突然。离开祖国,走向抗美援越的战场,我站在摇晃的车厢里,看着渐渐远去的站台,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坚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任何艰难困苦都丝毫不能动摇我的革命坚定意志,即使牺牲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害怕,而是努力以此换得更大的胜利。”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战斗的激烈和残酷超乎想象,炮火连天中,看着惊心动魄的瞬间和战友前仆后继的身影,我想,这些不该随着硝烟消散,必须记录下来。每次战斗结束,回到草棚子里,我便趴在床头,记录当天的战况和敌军的进攻特点。

特别要铭记的,是那些舍生忘死的壮举。班长张化礼一个人操作7个人的炮,顽强地装填、瞄准、击发;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电话班战士张丙春、王金诗仅用9分钟,便在5.5公里长的线路上接通了11个通信断点;炮火中,战士张德喊出“头顶两千磅,脚踏子母弹,脸不变来心不跳,死要死的让敌人发抖,死要死的让同志们受到鼓舞”……

战斗结束后,我带着两本战地日记回到祖国,在部队宣讲英模事迹。退伍后,我来到湖南株洲军工厂成为一名飞机发动机实验员。多年后回到家乡,在锻压机床厂工作。但无论走到哪里,两本日记始终放在床头柜最深处。今年春天,我将日记郑重地交到泰山区上高街道北上高村党史馆。

又是一年党的生日,我想对自己说:“你没有辜负入党那天的誓言,在战场上有压倒敌人的英勇气概,回到岗位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用双手建设着美丽家园。”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