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员用担架将“中毒人员”抬至临时救护点。记者 张智凯 摄
本报6月30日讯(记者 张智凯)“各救援队伍已到达,请指示!”“立即开展救援!”30日上午,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举行,我市7支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演练。
此次演练分为高风险作业安全协作机制演练、转化炉蒸氧压差持续降低异常工况应急处置演练、极端天气防汛应急处置演练、碳酸二甲酯泄漏着火综合应急救援演练。“碳酸二甲酯罐底出口阀法兰泄漏,出现着火情况,难以控制,请求支援!”演练模拟了罐区碳酸二甲酯储罐可燃气体泄漏着火场景。演练中,山东德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立即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报告“险情”,来自我市多个单位部门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据了解,我市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53家、经营单位863家,一般化工医药企业66家,其中,重大危险源企业42家,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13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50余种。根据全市化工产业布局、规模和灾害事故特点,市应急管理局依托7家危化品企业,建立了100余人的市级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了1支轻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共编配11个作战单元、17个作战编组,包含43辆消防车和151名指战员。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抓好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