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娈鸾
详见03版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每一个刻度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初心刻度”系列报道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长卷,不同时代入党、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其初心与坚守却是相同的,他们的精神在历史天空中勾勒出信仰的永恒坐标。这些党员的故事,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从援越抗美老兵到扎根乡村的基层书记,从“05后”大学生党员到新兴领域的青年先锋,作为党员,他们以生命为刻度,丈量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承诺。他们的刻度里,有枪炮的轰鸣,有泥土的芬芳,有数据的流动,更有永不褪色的初心。这些刻度,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路标。这些跨越时空的故事,交织成一部永不褪色的信仰史诗,证明了一个道理:共产党员的初心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反而在时代的淬炼中愈发闪亮。
赵兴刚的战地日记、王兴宝的大棚、贺培宇的镜头、周杨菊的直播间……这些看似分散的“刻度”,实则构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时间线,丈量着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与使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每一个刻度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这些党员来自不同的时代和行业,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其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精神的特质。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四个字的重量。他们的“初心刻度”,是对党的忠诚,是对人民的热爱,是对事业的执着,是对理想的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真正的信仰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不是一时一地的冲动,而是矢志不渝的坚守。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与使命。赵兴刚老人身上镌刻着战争年代的烽火记忆,那是作为军人更是共产党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刻度;王兴宝在农村基层的坚守,丈量着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贺培宇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其青春选择标记着年轻一代对理想信念的传承;周杨菊在企业党建中的探索,体现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担当;赵广忠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坚持写作30余年,退休后依旧发挥余热;闫克强在技术岗位上的精益求精,彰显了新时代产业报国的工匠精神。这些不同的人生轨迹,恰如历史长河中的坐标点,共同绘制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初心不改的精神图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信仰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引擎;无论征程多么遥远,初心的方向永远是最正确的指引。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初心,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与这些党员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