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皓若
主持人:作为市级唯一肿瘤专科医院,泰安市肿瘤医院在规范诊疗、提高服务质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珊红: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泰安市肿瘤医院按照“精准诊断是基础,精准治疗是目标”的思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用好病理这个“金标准”。肿瘤治疗,第一步必须明确“敌人”是谁、性质如何。为此,我们下大力气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与星齐医学检验区域病理中心合作建立肿瘤区域病理中心,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治疗定好“靶心”。二是肿瘤TNM分期要“精”。精准判断肿瘤的“地盘”有多大、有没有扩散,是制定科学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我们严格执行分期规范,目前分期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三是发挥MDT(多学科诊疗)核心作用。我们组建了覆盖所有常见肿瘤的MDT专家组,让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专家组团上阵,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肿瘤特点、身体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为患者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医院MDT完成率在80%以上,超出国家肿瘤质控标准。通过“精准诊断+MDT精准治疗”组合拳,医院实现了诊疗方案与上级医院同质化。
主持人: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主题。请问泰安市肿瘤医院如何加强管理和运营,从而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水平?
郑珊红:医院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按照精细化、同质化管理要求,修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600余项,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精准梳理医院岗位设置,健全科教、质控、招采等领域管理体系,建立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医院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常态化工作运营管理分析机制,形成PDCA闭环管理。在党业融合方面,根据专业相近、职能相通的原则细化重组党支部,实施“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建模式,推行党支部书记、科室主任“双带头、双培养”工程,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科齐全、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中西结合”的学科格局。医院所有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患者看病信赖、职工工作幸福、同行真心尊重、社会广泛认可”的良好生态。
主持人:请问医院是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郑珊红:一是点燃技术引擎,推动精准治疗。创条件、建平台,大力发展微创、介入、腔镜等精准技术,为精准治疗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技术回来”培养模式,选派骨干去上级医院学习,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以“小技术”撬动“大民生”。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高精尖”,更是解决患者实际痛点的“巧心思”。比如,医院开设便血门诊,开展内镜下内痔套扎联合硬化术,让患者随治随走,痛苦小、花费少,用“小技术”解决了困扰患者的“大麻烦”。三是智慧加码,深化全流程服务。医院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爱老助老服务、延续性护理、患者随访服务等,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温度、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总之,医院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管理创新的初心,就是“让技术有温度,让服务更贴心”,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真正提升患者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
主持人:《泰安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指出,到2026年,全市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泰安市肿瘤医院有哪些规划?
郑珊红:医院将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当好我市肿瘤和结核病防治的“主力军”,实现党业融合与医疗立院同频共振、双向提升。一是精耕学科沃土,坚持多学科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对已经形成优势的学科(如放疗科、化疗科、中医肿瘤科、呼吸科),继续巩固提升;对有潜力、有特色的学科(如妇科肿瘤科、介入科、内镜科),重点培育扶持,逐步形成与“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相协调的支撑保障体系,全方位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二是智慧医院建设再提速,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深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和服务流程智能化,实现“信息化破局”,让医院管理更高效、更科学,让患者看病更省时、更省心。未来,医院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守护患者生命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