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岱岳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产业驱动促振兴 千年古镇迎新生
宣教“零距离” 防范记心间
信用赋能守护老年群体健康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乡村蝶变焕新颜 产业发展谱新篇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打造诚信政务服务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汶口镇
产业驱动促振兴 千年古镇迎新生

 

□记者 冯子凝

漫步大汶口镇,樱桃飘香余韵尚存,麦浪翻涌又奏响丰收序曲——鲈鱼欢跃、鱼菜共生,生态农业活力满满;走进生产车间,石膏板从废渣中“诞生”,科技创新成果亮眼;非遗与文创产品交相辉映,志愿服务暖人心扉……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里迎来新生。

果树飘香 麦浪翻涌

奏响农业丰收曲

樱桃采摘季已接近尾声,工人正在仓库内有序分拣、打包,这些大樱桃将在装箱后被销往千里之外的湖南省。

“我们之前已经卖了近5000公斤的反季大樱桃,反季大樱桃比露天大樱桃‘抢鲜’上市一个月,不仅能让消费者提前一饱口福,售价更是翻倍。”泰安市汶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还种植了黄精、白芷、丹参等中药草以及小麦、青豆等作物,周边村民基本实现全年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樱桃映红致富路。得益于泰安市华美金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金地源热能反季大棚樱桃项目,申西村共建设有反季节樱桃大棚5个,引进大樱桃新品种8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在果树成熟期,预计年可收获大樱桃100吨。该项目直接吸纳300余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樱桃种植产业,同时促进了包装、运输、贮藏加工等配套服务环节的发展,带动150余人就业。

樱桃丰收,麦浪滚滚。眼下正值“三夏”时节,泰安市汶粮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汶粮合作社”)负责管理的省长指挥田中,一派火热繁忙的好“丰”景映入眼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汶粮合作社加快良种产业化发展,推动小麦种植“一村一品”,在该镇12个村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公顷,年生产销售小麦良种超500万公斤,带动辐射农户1.2万余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带动农户节本增收300余万元。

“合作社拥有先进大中型机械设备60余套,能够为农户提供机播机收、粮食烘干、秸秆还田等服务,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汶粮合作社负责人庞慧说。

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统防统治……有了良种,还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丰收保驾护航。卫驾庄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职业农民托管”模式,实现了小麦种植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目前,该村已组建2支农机服务队,收割进度较往年提速30%。经农技人员田间测产,预计平均亩产可达6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12%以上。

目前,大汶口镇已落实农机专项补贴资金56.8万元,组织农技人员200余人次下沉一线,全力开展“三夏”服务,力争打造岱岳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示范样板。

鱼菜共生 变废为宝

谱写绿色协奏曲

清晨,焦家庄村绿汶生态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里,工作人员将一把把饲料撒进养殖池中,鱼儿纷纷跃起进食,激起层层水花。

不同于传统土塘养殖,这里的鲈鱼都住在养殖大棚的“桶”里,不仅肉质紧致、没土腥味,还能够比外塘鱼早上市2至3个月,抢占冬季缺鱼期这一黄金市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外塘养殖受天气影响大,降温、降雨都容易引起水体变质,进而导致鱼生病,工厂化养殖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绿汶生态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负责人刘朋介绍,基地对水体采用紫外线和臭氧消毒,用硝化细菌分解水体中对鱼有害的氨氮亚盐,进而调节出适合鲈鱼生长的水环境。

除了鲈鱼养殖,基地还建立起一套“鱼菜共生”模式,该模式利用微生物分解鱼粪,转化为营养成分供蔬菜吸收,再利用蔬菜根系净化养殖用水,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发展镇域经济,无产业不强,无企业不兴。近日,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公布,岱岳区泰山石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石膏”)泰山HC纸面石膏板入选,不仅是对品牌和质量的肯定,更是激励。

生产线上,一张张石膏板正被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生产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石膏板所用的原料并非天然石膏,而是用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产生的脱硫石膏所生产。

2024年,泰山石膏“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成功入选国家“无废企业”典型案例,为山东省唯一。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企业实现了100%利用工业副产石膏代替天然石膏来生产纸面石膏板,开创国内同行业先河。

不仅如此,泰山石膏还率先研发出使用GES生物质作为燃料的技术,以枯木枝和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替代传统的煤炭供热方式。截至目前,泰山石膏已申请1476项技术专利,每平方米石膏板的平均能耗仅为0.5千克标准煤,比行业标准低66%,生产成本降低近三成。

文创上新 志愿暖心

绘就文旅新画卷

陶鬶线条简洁流畅,尽显古朴韵味;红陶兽形壶造型憨态可掬,萌趣十足;八角星纹彩陶豆纹饰繁复精美,令人赞叹……大汶口镇将大汶口文化与美食巧妙融合,推出文创雪糕,不仅可以触摸历史,更能一“尝”文物。走进游客中心,除了文创雪糕,还有杨家庄蓝靛印染产品、“汶粮壹品”石磨面粉等特色产品。据了解,为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大汶口镇推出“文明曙光大汶口”系列文创产品,包括钥匙扣、立体冰箱贴、尺子、帆布包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大汶口非遗馆内的手工花边伞图案花样繁多、工艺精美雅致;大汶口遗址公园紫色马鞭草花海与随风起伏的麦浪相映成趣;汶河边上的古镇菜饼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优美的游览环境离不开景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苦付出。

刚刚过去的“五一”、端午假期,大汶口镇近百名机关干部化身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先锋,在镇域内各景点开展交通疏导、游客引导及环境保洁等工作,成为假日里一道动人的风景。

“请您在前面道路两侧停车,步行前往明石桥,祝您玩得愉快。”在明石桥、山西会馆及各交通要道处,随处可见“红马甲”穿梭在游客之中,热情地疏导车流、为游客指引停车,用贴心的服务温暖每位游客。

山西街村,一个始建于明代的古村落,通过“修旧如旧”的活化利用令文物建筑重现光彩,成为大汶口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样本。“村里把老建筑保留下来了,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逢年过节还有文化队来唱戏、办市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化韵味。”山西街村村民彭文静说。

如今,青石板路上不只是往昔商旅的匆匆脚步,还有游人纷至沓来:逢年过节,古戏台上锣鼓声起,悠扬的唱腔在古建筑间回荡;老宅院前,常有游客驻足拍照,村民茶余饭后相聚在这里话家常……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所,让大汶口镇和山西街村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文化样本,千年古镇穿过历史长河在今天仍旧熠熠生辉。

“大汶口镇作为泰城‘南大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扎实、工业发展迅速,我们会坚决落实岱岳区委‘112275’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干一件、成一件,为岱岳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大汶口镇党委书记张义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