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志颖
近年来,汶阳镇紧扣党员教育“供给侧改革”,以阵地提档、师资提质、课堂提效为抓手,让党员教育连“天线”接“地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家门口”建强阵地
教育有力度更有温度
肥城市委党校西徐分校内,党员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孔子学堂的琅琅书声传递着文化根脉,农技研讨室里“土专家”正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这座投资360万元的“红色熔炉”,不仅是汶阳镇3095名党员的“充电站”,还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地标”。
该镇党委将教育阵地向全域延伸。村史馆里,老党员用老物件讲述村庄变迁史;种植基地上,党员带头人分享致富经;11个特色教学点串珠成链,从党委领办联合社的示范田,到村集体增收的加工车间,党员、群众在“沉浸式课堂”中触摸发展脉搏。
“土专家”走上讲台
理论接“地气”更聚人气
“咱村的合作社能年增收50万元,靠的就是村党支部带头、党员包户。”西徐村党支部书记在“支书讲堂”上的现身说法,引得台下掌声阵阵。在汶阳镇的党员教育师资库里,像这样的“乡土讲师”不在少数——5名市级专家传递政策强音,20名镇、村骨干解读实操经验,5位“明星村支书”分享治村妙招,还有农技能手、文化传承人用方言讲透“大道理”。
为让师资队伍“活水长流”,该镇党委打出“组合拳”,与肥城市委党校结对共建,邀请专家“送教下乡”;组织教师赴先进地区“取经”,把“他山之石”转化为本土教案;推行“项目攻坚+成果展示”方式,持续激发讲师“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田间课”对接需求
学习见成效更显长效
在种植基地的“田间课堂”上,农技专家现场演示病虫害防治技术,党员边看边记、现学现用。这种“按需配餐”的教学模式,正是汶阳镇党员教育的鲜明特色。对机关党员,开设公文写作实训、矛盾调解法等课程,练就服务群众“硬本领”;对农村党员,推出合作社运营、电商助农等培训,送上致富“金钥匙”;对企业党员,定制安全生产、技能提升专题,筑牢发展安全线。
更让党员们津津乐道的是“全镇亮点观摩”活动——项目现场“摆擂台”“晒成绩”,把“纸上方案”变成“地上成效”。如今,砖舍村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贾南村的孝门食坊、宿楼村的土地自营,一个个从课堂“孵化”出的项目,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从会场到现场,从“被动听”到主动讲,从学理论到办实事,汶阳镇用党员教育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精彩篇章。汶阳镇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肥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