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增强党性 严守纪律 砥砺作风 为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1至4月我市加工贸易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我市生物多样性“家谱”不断丰富
“家门口” 畅享运动乐趣
破题解难优环境 经济民生双升温
小车间里跑出“专利黑马”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车间里跑出“专利黑马”
——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小企业”到“专利标杆”的进阶之路
■工作人员在智能化生产线加工产品。记者 隋翔 摄
 

□记者 苏婷 陈思 李雪丽

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有小草的坚韧。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好似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在位于东平经济开发区的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新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紧张有序地调试着即将下线的专利设备。谁能想到,这家拥有20余项专利产品、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的“专利大户”,两年前还只是一家占地800平方米、年营收600万元的小企业。从寂寂无名到行业标杆,这家企业的蝶变之路,正是知识产权赋能东平县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政策精准滴灌

为创新引擎注入动能

“以前申请发明专利,光审查就得等近两年,市场早就被竞品抢光了。”回忆起2023年初的困境,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勇仍感慨万千。当时他虽有创新热情,却因专利申请周期长、授权率低而裹足不前。关键时刻,东平县市场监管局的知识产权精准服务活动如春风化雨,为企业送来了定制化的“政策大礼包”。

针对企业最迫切的“时间焦虑”,东平县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推荐企业纳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备案名单。通过提前介入专利撰写、优化申报材料等“保姆式”服务,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22个月压缩至最短2个月零9天。“这就像给专利申请按了‘加速键’,使我们的创新成果能更快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刘德勇说。

在培育创新能力方面,“泰安市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揭榜挂帅项目”成为企业的“育苗床”。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团队共同攻关,针对客户反馈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进行定向研发,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此外,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县市场监管局还在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政策驿站”,定期开展“专利优先审查”“费用减缴”等政策培训。2024年,企业仅专利申请及维护成本就节省了2万余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实惠,让企业负责人直言:“政策宣贯就是一场及时雨。”

创新驱动跃迁

从“单一产线”到“专利矩阵”的跨越

如今,走进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余种设备专利产品即将下线。而在两年前,这里还只能生产两三种基础产品。依托快速授权的专利优势,企业实现了产能规模、产品结构和技术壁垒的“三重跨越”。

产能的跃升直观可见:厂房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建至近9000平方米,新建4条智能化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较2023年增长233%;截至今年4月底,营收已与去年全年持平,呈现出“倍速增长”的强劲势头。“订单排到了下半年,新建的厂房都快不够用了。”刘德勇指着窗外正在施工的二期工程说,专利带来的市场认可,让企业扩产的底气更足了。

产品结构的升级更具含金量。以专利为核心竞争力,企业从一条生产线一个工序的2至3种设备专利产品转向整个生产线的20余种设备专利产品,并针对客户提出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开发出新设备,每年每条生产线就能为客户节省综合成本15%左右。

在技术壁垒的构建上,企业更是交出了亮眼答卷。截至今年4月,企业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件,另有6件发明专利已公布,今年还计划申请10至20件发明专利和4至5件PCT国际专利。这些“硬核”专利成为企业的“金字招牌”,如今客户常常“守在厂里等着提货”。

“专利就是我们的护城河,别人想模仿都难。下一步,我们将依托PCT专利申请,开拓泰国、印度等海外市场;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攻关智能装备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将专利布局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集群。”谈及公司未来发展,刘德勇眼中满是憧憬与希望。

县域生态蝶变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突破”的质变

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例,

下转02版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