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泰安,乡村博物馆以乡土记忆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幅“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交相辉映的生动画卷。这些静默的“文化容器”,正在用独特的方式,让乡愁可触可感,让发展有源有脉。
乡土记忆是乡村博物馆的灵魂底色。泰山古村乡愁博物馆里,犁耙、锄头与战争年代的军号并陈,5个展区串起勤劳智慧、忠孝节俭、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的精神脉络;五埠村乡村记忆博物馆中,470余件老物件不仅成为村民回望来路的精神坐标,更见证着五埠村从“贫困村”向“旅游村”的蜕变。
产业赋能是乡村博物馆的时代注脚。泰山石敢当文博馆以360余件石敢当主题实物为支点,撬动以泰山石敢当为模板的朱砂红拓片走向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地域文化符号成为世界语言;“范镇火烧”博物馆更是直接打通“文化展示—工艺传承—产业升级”的链条,从传统煤炉到电能炉具的革新,从单一口味到“火烧礼盒”的创新,使地方小吃升级为覆盖百城的富民产业。这种“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让博物馆不再是静态的记忆仓库,而是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从留住乡愁到带动增收,乡村博物馆的价值正在超越“收藏”本身。当犁耙、锄头成为文化展品,当“范镇火烧”化作产业符号,乡村博物馆便完成了从“记忆守护者”到“发展推动者”的角色蜕变。它启示我们:乡土文化不是发展的“背景板”,而是可以深耕细作的“聚宝盆”。唯有在保护中激活、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让乡村记忆真正成为照亮振兴之路的精神火炬。
□张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