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金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守护百姓“钱袋子”
展昂扬风貌 促创新发展
政策直达助企“远航”无忧
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生活安全防护能力
非法金融迷惑强 群众千万别上当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法金融迷惑强 群众千万别上当

 

大家遇到过网络贷款“套路”吗?王某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则宣称“无手续费”“无其他任何费用”的借贷广告,遂点击链接并根据页面提示下载了某网络贷款App。注册登记并填写个人信息后,王某借到了款,但经仔细核对还款明细后,发现账单后另附有一张担保费用账单,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预期,他这才明白该网络贷款平台通过暗含的担保合同变相提高了实际借款成本。

群众身边比较常见的非法金融活动包括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虚假宣传、非法放贷、地下钱庄等,这些非法金融活动往往披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外衣,实则暗藏巨大风险,不仅可能导致金融消费者遭受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常见的非法金融手段有以下几种

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金融活动往往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如“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高达XX%”等虚假承诺。

编造虚造项目。通过夸大公司实力、虚构项目背景、伪造政府批文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景象,引诱金融消费者投资。

虚假宣传造势。聘请明星、名人站台,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发布广告,发表专访文章,制造虚假声势。

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手机App等新媒体渠道,进行跨地域、广覆盖的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增加其隐蔽性和传播速度。

非法集资与传销结合。将非法集资与传销模式相结合,通过发展下线、层层返利的方式,迅速扩大集资规模。

风险提示

增强风险意识。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不轻信高息诱惑,不盲目跟风投资。

核实机构资质。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如查看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了解产品信息。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资。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