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4日讯(记者 李雪丽)13日,东平县召开港航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就东平县港航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进行发布。
东平县交通运输局在东平县港航物流“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围绕“大港航、大物流、大产业”,把做大港航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山斧”和“先手棋”,释放“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全力将东平县打造成“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上”双向通道运输的“黄金枢纽”、发展高地。
完善布局、释放优势,赋能港航经济。东平县以临港产业布局和临港经济发展为着力点,落实《东平县推动港航经济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港航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照“依靠港口、发展港口、延伸港口”的思路,对泰安港彭集作业区、老湖作业区及正在推动建设的银山作业区实行差异化发展,“一体三翼”整体架构初具规模,“前港后园”格局已见雏形,着力打造集产业、物流、港航为一体的内河航运格局。同时,济广、董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05、220两条国道延伸南北,瓦日铁路贯穿东西,“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港航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提升运力、增加效益,拓展黄金水道。京杭运河航道“三改二”项目与东平湖老湖区南排工程共同完成立项批复,去年12月26日,航道正式通航,可航船舶由1000吨级提升到2000吨级,并实现了由原来非汛期时间通航提升为全年可通航,将进一步推动运输市场主体降本增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此外,水路运输成本是公路运输成本的七分之一,是铁路运输成本的四分之一。泰安港口企业已与山钢、河北钢铁等大型企业达成初步合作,已实现从“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转型。自2020年以来,东平县共通过水路运输发运化肥8万余吨,保障了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超百万亩土地春耕用肥。2024年港口作业区货运总量达600万吨,实现业务总收入3.5亿元。随着京杭运河全线复航、小清河穿黄工程规划实施,东平县将全面融入全省、全国内河航运网络,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港航物流的重要枢纽。
智慧转型、绿色发展,推动数智升级。山能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聚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战略,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建设,接单、入园、装卸、过磅仅需7分钟,船舶平均在港停靠时间降低10%,装卸效率提高30%,作业效率提高60%以上,大幅提升生产作业效率。通过该园区全流程监测管控,实现安全隐患处置平均响应时间降低20%,新增安全隐患下降50%。该园区自建光伏发电区,部分设备用电自发自用,实现园区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推进了绿色港口建设,成功打造了山东省首个内河自动化货运码头。
东平港航将进一步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不断培育和发展水运经济,助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港兴、产强、城旺,让“黄金水道”持续释放“黄金效益”。